内容简介

★“最佳美国科学和自然写作奖”得主、畅销科普作家凯瑟琳·麦考利夫经典著作


★“社会生物学之父”爱德华·威尔逊、《科学》《自然》《华尔街日报》专业推荐


★从生物科学到地缘政治,从人类思维框架到社会文化规范,精彩纷呈的有趣生物,令人信服的跨界研究,见证前沿科学与人类心理、社会习俗、宗教信仰、政治观念令人激动的交织与碰撞。


★作者观点新颖,文笔流畅幽默,将科学研究编织进高潮迭起的故事之中,以高超的叙述方式,带领我们打开寄生世界之门,发现我们身边的隐形操纵者,更新观察世界与人类的视角。


◆老鼠被寄生后主动靠近猫?


◆被寄生的鱼儿故意吸引天敌注意,毫无反抗被吃掉?


◆你可能变成寄生生物的私人保镖、保姆、司机和仆人?


◆寄生使我们对陌生外来群体产生更多排斥,导致偏见、仇视、种族主义?


◆我们的思想真的由自己做主吗?


寄生生物与宿主已经彼此纠缠斗争了数十亿年。


这些“隐形”的寄生生物是现实世界的魔术师、巫师、脑外科手术大师。它们能够操纵不同的宿主做出大量反常行为:将自己暴露在天敌的视野内,以各种方式牺牲自己,甚至改变自身性别,而这一切仅仅是为了不择手段完成自身的进化。


蚂蚁、蜜蜂、老鼠、猫、狗……甚至人类,都处在寄生生物的操纵之下。由宠物传给我们的寄生虫,很可能使我们性情大变,让我们变得鲁莽、冲动甚至精神失常。


在文化层面上,因循守旧、集体主义、政治保守、重视公共卫生的宗教条例……寄生生物也在悄悄改变着我们的饮食习惯、择偶倾向、信仰习俗,甚至政府公共政策,渗透了我们的整个世界观。


《我脑子里的不速之客》不仅是一趟深入寄生生物和宿主内心的冒险之旅,更是一次对寄生与文明关系的深度考察。

凯瑟琳·麦考利夫(Kathleen McAuliffe)


一位获奖无数的美国科普作家,其文章发表在十多本美国国家杂志报刊上,包括《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发现》等,并荣获“最佳美国科学和自然写作奖”。她于2012年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的专题文章《你的猫如何令你疯狂》,成为该杂志史上阅读量排名第二的文章。


袁祎


中山大学生物学学士,北京大学硕士。译有《生命是什么》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听时光剪落的声
    本书在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层面上拓宽了我的知识面,帮助我从一个新的角度开始思考:所谓的道德洁癖,种族主义,对患病,残疾,畸形者的没有来由的恶心和歧视,对流浪汉的驱赶和回避——之前我都理解为这是人性中狭隘跟短视的一面,是因为这些人类不够宽容,心胸狭窄。然而本书让我意识到,也许从“减少对未知病菌的接触”角度而言,这也是一种人类种群自我保护的方式。例如,第一眼看到黑人当然会被吓一跳,并且本能地远离,甚至觉得莫名的生理不适——因为他的肤色可能是患病所致,更有可能是代表着他来自和我之前已经适应的社群完全不同的另一个社群,也就是说,他身上可能正携带有能杀死我的病菌。所以躲避和厌恶在进化上是有积极意义的,它将能保护我活下来——当然也同时限制了我们交到新的朋友,了解和之前截然不同的人生是什么样子2022-10-16
  • MiuMiu
    向内出发,进入微观世界,在你暗红色的身体内部,生存着远比人类起源还更古老的生物。它们不仅依靠着人类存续,而且很有可能在你的意识之外控制着你的行为。细菌只想生存,它们没有人类主观意识中的执着妄想,它们不会自问选择的对错,打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它们就是地球造物的顺从者和执行者。2022-10-12
  • 六哥
    【2022书单088】科普读物,你死了以后,你的肠道菌群一定会吃了你,原来我们有时候特别想吃一些东西,不是大脑真正在发出指令 而是肠道菌群在向大脑发出这样的指令,因为肠道菌群需要这些食物。2022-10-13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