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功过格,是一种广泛流传于中国古代民间社会的善书,它通过列举善恶行为、量化功过等抽象概念来指导人们的日常道德实践。当时的士人和官员似乎把这种方法看作一种工具,它不仅有助于改善他们个人道德,也有助于教化百姓,巩固社会秩序。

《功过格》集中研究明清嬗变时期功过格广泛流行的社会现象,是非中文世界第一部详细探讨该问题的专著。书中既利用了大量的第一手中文研究资料,同时也吸收了酒井忠夫、吉冈义丰、奥崎裕司等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通过功过格来考察精英阶层对于明清之际社会经济变化,诸如中央权威的腐败和低效、不断增长的商业化过程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理学一统局面的瓦解等等此类时代和社会变迁问题所作出的反应。


作者简介:

包筠雅(Cynthia Joanne Brokaw),美国哈佛大学博士,现任布朗大学历史系教授、系主任。主要从事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史、书籍史研究。所著《功过格:明清社会的道德秩序》《文化贸易:清代至民国时期四堡的书籍交易》在学术界产生广泛反响,先后被译介到国内。

杜正贞,女,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教授、博导。专业方向社会史、法律史,研究兴趣涉及基层社会组织、乡村生活和民间信仰等。已出版著作《村社传统与明清士绅:山西泽州乡土社会的制度变迁》《近代山区的习惯、契约与权力:龙泉司法档案的社会史研究》等。

译者简介:

杜正贞,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教授。专业方向社会史、法律史,研究兴趣涉及基层社会组织、乡村生活和民间信仰等。已出版著作《村社传统与明清士绅:山西泽州乡土社会的制度变迁》《近代山区的习惯、契约与权力:龙泉司法档案的社会史研究》等。

...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非流顿牛体
    挺有趣的,其中有一部分是功过格与慈善事业的2021-10-07
  • LTX
    2022已读03。对理解《了凡四训》大有裨益~作者从社会思想史的角度,探讨了功过格在明清之际的发展演进,令人信服地证明了此类劝善书从争取个人地位提升的“励志宝典”向维护既有社会秩序的“道德规范”的转变~作者将背景叙事与文本分析结合得很好,书中所附原文也是妙趣横生~2022-01-27
  • 福贵儿
    在16、17世纪,功过格从一种鼓励变动和社会地位晋升的体系,转化成为一种支持社会稳定、平衡的体系,至17世纪晚期,功过格全面反映出精英社会秩序观。理解功过格,才能理解蒋介石日记中事无巨细的自我反省。2022-02-05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