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雅明在《评歌德的《亲合力》》开篇即坦承其所作是批评而非评论,“批评所探寻的是艺术作品的真理内涵”,他试图揭示隐藏于作为实在内涵的歌德作品中的意义之维。在他看来,开启了古典主义潮流,它试图弄清的并不是伦理的和历史的,而是神话的及语文学的问题。它所思索的不是生成中的意念,而是已成形的、蕴含着生命与语言的内涵。这些丰富而复杂的层面,在歌德晚期作品尤为突出。


瓦尔特•本雅明(1892—1940),德国文学家、思想家,因其博学和敏锐而享誉世界,被视为20世纪前半期德国最重要的文学评论家,被誉为“欧洲最后一位知识分子”。著有《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概念》、《可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评歌德的<亲合力>》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等名著,尚留下大量书信。作为众所周知的思想家,其论著丰富的解释力吸引越来越多学者的目光,俨然成为重审现代性与欧洲文化史的关键节点。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君山
    批评通过研究艺术作品的兄弟姊妹来解开而非逼问作品的秘密。它要求挖掘深藏在作品的多样性中的问题的典范,这就是哲学的整体性、体系或者说真理。虽然它是不可探询的,但批评可以使之作为典范的一个现象出现,并最终转变为典范从未有过的状态。在此,哲学引导我们从对长篇小说基础的观照上升到对其完美性的直观。首先应当注意长篇中的神话主题与中篇里的拯救主题的对照,这是在晚年歌德生命中的隐匿斗争,他在小说中试图挣脱神话的禁锢,而奥蒂利(其美由表象性决定)成了黑暗力量的无辜牺牲品。激情与爱慕都是表象式爱情的因素,而在动情中美的表象是和解的表象。如果爱情动摇不定,法律规范就会成为主宰。坠落的星星这一象征(希望的神秘主义)是《亲和力》中无表达/停顿的时刻,希望为和解的表象提供了存在的理由,只有这一表象才是极端希望的家园。2020-05-10
  • JeanChristophe
    四星半.意外收获是可由此书确认有关侯麦晚期电影的看法(不妨注意《女友的男友》架构颇似《亲和力》):"作品中的人物完全植根于自然,我们不能对他们进行伦理评判,但可以从道德角度把握情节……亲和力的奇妙运作并不能解释人物本质内在精神上的一致,而只是说明了较深的自然层次上的特殊和谐."但本雅明随后做的是去-神话化也即超越实在内涵的工作,表象式爱情/自然/选择无奈让位于婚姻/超自然/决断.当结尾谈及批评要通过认识必要遮盖物而升为对美的直观("使目光模糊的泪水是美最本真的面纱"),联系赫拉克利特残篇和伊西斯神话,对比开篇上述引文即可察觉这里是"思想重新起头,辗转地回到所论事件";此类运动于《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中重现,而Ursprung正是要在歌德的意义上被解为Urphänomen.还需一读再读.2021-12-31
  • V
    本雅明果然艰难。自然没有全看懂,不过进就看懂的一点毫毛已经醍醐灌顶。本雅明帮我看懂了歌德,谁帮我看懂本雅明呢。2021-12-11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