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师承关系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围绕师承关系展开的文学活动面相丰富,但学界较少从这一维度切入文学研究。本稿以北宋士人的师承活动与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就北宋士人师承谱系观念、师承关系、文人流动、日常交游、师门记忆等主题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论证。


汪超,武汉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文学博士、博士后。中国词学学会理事、湖北省古代文学学会理事,《宋代文学研究年鉴》执行主编。曾任日本立命馆大学客员研究员。近来主要关注词学、宋明文学与文献。曾参加傅璇琮先生主编的《宋才子传笺证》《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等著作的撰写工作。已出版《明词传播述论》(中华书局2017年版)等个人专著、合著多部,在《文学遗产》《光明日报》《文献》《浙江大学学报》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南宋文坛师承谱系研究”结项为“优秀”,亦曾主持包括博士后特别资助、教育部项目在内的多项省部级项目。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课题多项。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透过、碧凉枝
    三星半。服膺于作者爬梳文献的恳切学术态度和毅力,对于师承图景的描摹也可称包罗万象,但于内容而言,第三章似乎与全文结构格格不入,第五章赠物书写也略显老生常谈,就我看来笔力最深的竟然是绪论对于师承概念的辨析以及第六章写真的研究。就工具性而言,虽然作者将各种文献分门别类置于相关框架之中,但仍不能使他人对于北宋师承谱系有直观的了解,缺乏了一点索引式的整理,甚憾。2023-03-13
  • 二十年来堕世间
    学生喜爱诗稿,可据为己有。师长爱一好墨,学生无意奉送,老师出手强夺,读来令人忍俊不禁,不过也足见苏门内亦师亦友,关系何等融洽。2022-12-28
  • 沈庄园
    问题的提出其实还不错,整体框架搭得也尚可,只是有很强的材料填充感,总感觉是观念先行,套了一个壳子。很多值得铺展和深入挖掘的点做得不够细致,这也是当下国内很多研究者出书的通病。以前那种扎实深厚的学术著作已寥寥了,太多注水的了。这就像一篇论文一样,读它的摘要就可以了,正文没啥干货。2023-09-12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