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这世界不够好,但总有人在让它变得更好。”

-----------------------------------------------------------

● 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代表作

● 哈佛大学医学与人类学双料博士的人生传奇

● Goodreads超过25,000条五星好评

● 美国亚马 逊4.6分高分好评

-----------------------------------------------------------

二十三岁时,保罗·法默就找到了他的人生目标:将现代医学带给最需要的人。

在医学院就读期间,法默花一半时间在海地行医,并以优异成绩获得了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和人类学博士。

毕业后,他一年中有四个月在波士顿教书、看病,其他时间则往返于世界各地:

他在海地最贫穷的地区建起一座现代诊所,为赤贫中的人们提供医疗服务;他在秘鲁照顾结核和疟疾的病人;他在古巴促进公共卫生;他说服世卫组织和世界银行提供大量金钱,阻止了西伯利亚监狱结核病的爆发……他奔走于世界各地,不屈不挠地为穷人的医疗谋利。

法默医生的行动,是海地谚语“越过一山,又有一山”的真实写照——当你处理好一个问题,另一个问题也旋即出现。你要做的,唯有不断前行,步履不停。

-----------------------------------------------------------

“那家伙真是一个他妈的圣人。”

—— 一个病人对法默医生的评价


特雷西·基德尔(Tracy Kidder):

1945年生于美国纽约,毕业于哈佛大学,曾在越南服役。

著有《新机器的灵魂》(The Soul of a New Machine)、《生命如歌》(Strength in What Remains)等书,曾获普利茨奖、美国国家图书奖、肯尼迪图书奖、国际报告文学奖。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被灌醉的历行君
    法默的努力值得十星,也进一步激发我了解公共卫生的动力。把法默仅仅描述成圣人显然是一种“道德绑架”(我说得是字面意义上的),仿佛只有善良、纯净(甚至就差说是幼稚)的内心在支撑着其行动的身躯。在圣与善良背后,切实有着对于现实中的压迫于剥削的愤怒,以及对支撑这种压迫与剥削的社会现实和意识形态的深刻理解与批判。正是这些才让法默敢于去挑战主流观念和资源限制,撇开认为设定的预防/治疗界限或是资源总是有限的新自由主义话术。故事中同样蕴含着悲剧的色彩,努力往往在“结构性暴力”的面前遭遇限度,治病救人却无法挽救海地人民的整体命运。但相比于太多袖手旁观的人,这样纵身投入的努力不是更值得纪念和尝试吗?2022-05-05
  • Ccchahhh
    "I have fought for my whole life a long defeat [...] We want to be on the winning team, but at the risk of turning our backs on the losers, no, it’s not worth it. So you fight the long defeat." 对于每个受他影响的人,他已经win了很多次。Farmer个人可能不是一个能让人接受的model,但他展现了要做什么——用行动改变系统性偏见带来的局限,option for the poor, aggressively intervene, 不到最后不放弃2022-12-03
  • 半糖原味奶茶
    22-14享有医疗服务是一项人权。有的生命比较不重要,这个观念就是世界出问题的根源所在。腰封上写:这个世界不够好,但总有人在让它变得更好。法默医生持续一生持续为赤民服务,一年飞行数十万公里,教书行医,在海地建立现代诊所,在秘鲁研究与肺结核相关的MDR计划,在古巴促进公共卫生发展,在俄罗斯阻止了西伯利亚监狱结核病的暴发,为促成人类健康不停做计划写文章演讲……努力使贫富尝试联结,而且一视同仁。2022-04-23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