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轻松读懂康德、尼采、弗洛伊德等大师的核心思想,从中找到摆脱无效思考、果敢行动的真正办法。文字绝不温柔,但异常鼓舞人心。毒到人间清醒,字字对症下药。哈佛书店推荐,蝉联《纽约时报》心理自助畅销榜。

一直分析不快乐的100种原因,只会带来自我消耗。

一直想“这样会不会更好”,就永远不会真的更好。

越想掌控生活中所有事情的走向,避免失败和痛苦,就越会害怕行动,无法做出改变。

所以不做无效思考,也别只是希望一切都变好。

请记住——干就对了。

马克·曼森(Mark Manson),《纽约时报》心理自助类图书畅销作家,《时代》《福布斯》等媒体专业撰稿人,明星博主。他的文字绝不温柔,但异常鼓舞人心,圈粉无数。前作以生猛风格疗愈读者,曾登上《纽约时报》心理自助类畅销书榜195周,美国亚马逊5万多位读者给出五星好评。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PurEspoir
    “不要寄希望于得到什么。要把希望放在已经得到的东西上,因为希望最终都会落空。任何你可以用思想将其概念化的事物根本上都是有缺陷和有局限的,因此,无限崇拜这些事物会造成伤害。不要寄希望于变得更幸福,不要寄希望于减少痛苦,不要寄希望于改善自己的性格,不要寄希望于消除自己的缺陷。你要这样希望:每时每刻都有无限的机会和压迫,都有自由带来的痛苦,都有无知带来的智慧,都有投降带来的力量。然后尽管采取行动。”痛苦无法避免,一味追求幸福,避免痛苦的价值观不成立,反而造成脆弱,上瘾,自我放纵,假自由。抛弃希望,不管发生什么最终还是会回到你的7分,实际的行动才有真实的价值。直面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冥想。自由的唯一真实形式是自我限制。作者奇奇怪怪,神神叨叨但也确实有趣。2022-08-18
  • 哪端世界微尘里
    世界上有很多没长大的成年人,也有许多已经衰老的青少年,甚至还有一些内心是成人的儿童。这是因为到了一定程度之后成熟度就与年龄无关了,重要的是一个人的意图。儿童、青少年和成人之间的区别不是他们年龄多大、从事什么工作,而是他们为什么做某事。孩子因为贪吃而偷走了冰激凌,他不知道后果如何,或者干脆不在乎。青少年不会偷窃,因为他知道这将在未来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他的决定是与未来自我进行讨价还价后的结果:为了避免将来的更大痛苦,现在就要放弃一些乐趣。但是成年人不会偷窃的原因很简单:偷窃是错误的,即使最后成功逃脱了,这一行为本身也会让他看不起自己。2022-09-09
  • 杲朹
    逐渐偏离主题“果敢”的一本书。最让我有感受的是:在时间或空间的无限延展中,宇宙并不关心个人的各种问题。但我们自己会关心。2022-08-29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