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她的文字浓烈深沉,每篇都是残暴的诗;

而她笔下,命运是巨大的罗网,人们前仆后继。

联合报文学奖得主,马华作家贺淑芳短篇小说集,黄锦树专论评述。

这里有强悍柔软的女性、幽微难辨的欲望,有扭曲失速的呐喊,亦有苦吟。

❄️编辑推荐

-贺淑芳锻造文字一如炼金,看似句点,却隐藏着叩问,总在世俗的庸常中,一遍又一遍逼视出个人存在的困境,而她对社会议题的犀利思考与高度的自我指涉,也让《湖面如镜》除了文学与美学上的独特韵味之外,还具备了批判性,迂回克制的文字之下,是震耳欲聋的暗潮汹涌。

-贺淑芳的写作如同语言的无数次重新出生。她和现代汉语展开近身肉搏,将语言打碎、重组;同时,隐没了雨林、胶园等马华文学的常见意象。这些特点,使贺淑芳有别于其他马华作者,诞生出一种简洁明净、充满奇妙幻想的马华文学。

❄️内容简介

是远嫁台湾的外籍新娘,孤注一掷地紧拥住丈夫和前妻所生的孩子;也是骤失爱猫的妻,渐日形销骨立,穿过墙与墙的缝隙而去;是为了心爱的牧师,募款建造教堂的妓女;也是崩溃之后,终日裸着身子梦游的女精神病患。女人,女人,在小说里,她们喧嚣也沉默,互相指认出自己的身世。

九则短篇,深深浅浅地叠出当代女人的身影。女人总在出走,又禁不住回眸,在凝视与凝视间转换形貌,在索求中,尝到活着的爱与苦。

❄️名人推荐

认识贺淑芳的人多半都知道,她写小说近乎苦吟,文字反复打磨,挖、改、删、削,钉钉补补的,唯恐找不到确切的词语,每每在那上头花了许许多多的时间。这当然有美学的信念在里头(某种程度的现代主义),但在美学信念之前,却是她与语文的近身肉搏。——黄锦树(马华文学作家)

贺淑芳的小说正好印证文学是个事件,由于文学具有指涉性,我们也因此不得不透过文学面对、思考,乃至于解决人的生存困境。——李有成(中研院欧美所研究员)

贺淑芳的小说有一种孤独的氛围,浓烈而庞大,像久蓄阴雨而不预告何时发作的肥大乌云,低低地压在其虚构世界的天空。——林春美(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副教授)

❄️获奖记录

☆ 英译本(Lake Like a Mirror) 为2020 年英国华威大学女性译著奖决选作品(The Warwick Prize for Women in Translation)。

☆ 收录篇章《夏天的旋风》荣获 2008 年台湾“联合报文学奖”短篇小说评审奖。


贺淑芳,1970 年出生于马来西亚吉打州。先后毕业于马来西亚理科大学物理应用系、政大中文研究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博士班。担任过工程师、报刊记者、大学讲师。

曾获 2002 年“时报文学奖”短篇小说评审奖、2008 年“联合报文学奖”短篇小说评审奖、2015 年“九歌年度小说奖”与 2016 年“马华长篇小说创作发表专案”补助。

著有短篇小说集《迷宫毯子》《湖面如镜》。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可能要读懂马来华文需要更加了解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政治吧。文风不是特别戳我,因为我个人不是很喜欢这种非常明显的隐喻。隐喻虽然是非常重要的。但论手法论时代论必要性,有关隐喻的话谁也写不过鲁迅吧。总觉得现代人写的隐喻不一定深刻,也不一定畅快或憋屈。所以于我而言,阅读体验总是容易太淡而无味,在我心头留不下太多思绪。这本书暂时是不太合我胃口的。 /可仔细回过头再想想再翻翻,至少这些文字是耗费了大量心血写出来的,这是能明显感觉到的。于是还是把三颗星改成了四颗星,即使不合我的口味,三颗星好像还是太少了。2021-03-29
  • Fickler
    以“Aminah”为界,前>后。在短篇中支配行文的情绪是完整圆满的,非常明显的象征,像《墙》与《箱子》,都在结尾处被破开,冬雾般滞留在半空的情绪也如春冰在乍暖时变成激越波涛。后:比喻过多而文字晦涩,秾丽有余韵味不足。单句或许精彩,但结构难免流于散乱,有陷入“苦战”的感觉。不过题材与视角才是这部作品的亮点所在,对女性命运克制的控诉与难言的哀矜都以一种“不能承受之轻”的视角展开,这和我之前读的男性写女性受困的小说感觉完全不同,不是流于表面的悲悯或者迎合式的总结陈词,而是更深沉的埋在血脉之中的理解,我以为这种真切的就在此中的文学表达和理论性的批判同等重要。就如从遥远的海底点亮的光,缥缈绮丽但又幽深绵长。最喜欢同名短篇与《墙》,代跋里提到的“泼辣”也很有趣,但不适配全文,难免突兀。2021-02-13
  • stargazing
    读完自序之后就一直在思考文学作品的批判性与其文学本质的之间的关系:我的目光到底该落向何处去呢?凭着我薄薄的生命,和折线式的人生阅历,我该拿什么样的目光去触碰那些虚构却又分明在呼吸着的厚厚的皱巴巴的世界呢?我读不懂,我看不见纸的背面,我不敢说,我听不到文字之间的声音。我第一次感受到尝试触碰文学比钻研理论困难。2021-01-22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