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被遗忘的海上中国史》作者罗荣邦认为,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古代中国从未停止对提升海洋实力的探索,及至宋、元、明时期,古代中国正式成为海上强国,其海上势力在明初到达顶峰。

造船技术一度世界领先

从宋朝开始,中国的造船技术突飞猛进,在东方航运界掀起一场无形的革命。至宋朝末年,可载上百人的大型商船已十分常见;元朝的商船因安全、舒适而受国内外客商的青睐;明朝郑和第二次下西洋时的大船平均每艘可载500人。

航海足迹远至东非

早在宋朝,中国人的航海经验已十分丰富。航海者能利用天文知识进行导航,同时掌握了季风、潮汐和海流变化的规律,对东海、南海、印度洋上的国家也了如指掌。至明代,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令中国人的足迹远至非洲东海岸。

傲视东方海域数百年

在南宋、元朝及明的初三百年间,中国水师的势力范围覆盖至印度洋。中国的船运业在水师的庇护下,在东方海道上的发展飞速提升。中国商人活跃于利润可观的东亚贸易中,从热带陆地到南海都散布着华人聚居地。

翻开《被遗忘的海上中国史》,从战争、贸易、文化等方面,看清古代中国如何一步步成为海洋强国!


罗荣邦Jung-pangLo(1912—1981)

美籍华人,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中国史终身教授,中国古代海权史研究专家,同时也是李约瑟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的执笔人之一。

罗荣邦是康有为的外孙,幼年时曾与康有为度过一段四处漂泊的日子,许多年后编译的《康有为传记与论丛》令他小有名气。但事实上,他一生的重点研究方向在中国海洋史。

1934年,罗荣邦从燕京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硕士和博士学位。他曾协助李约瑟编写《中国科学技术史》,撰写分析中国水师的文章,还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内容涉及水力学、船只建造、航海以及海军武器系统等。

1957年,罗荣邦重新整理了他先前关于中国水师的研究,即是《被遗忘的海上中国史》《被遗忘的海上中国史》。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某卷
    尽管海洋对我们很重要,也曾拥有海权发展的高光时刻,特别对我们福建人而言,因为偏安一隅,这是属于可与中原政权相媲美的影响力,但多数人知之甚少,作者的著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2023-10-14
  • eien99
    作者:不知名、3; 装帧开本手感:平装普通开本、3; 画面图像清晰度:无图、0; 印刷字体:清楚、4; 内容:海平线、4; 厚度:合适、3; 价格:稍贵、3;总体一般2023-05-20
  • 李东辉1994
    “中国的海上实力在南宋、元朝及明初时期遥遥领先,是由多种因素合力形成的,最主要的是地理、历史、心理、政治等特征,以及急速发展的科学技术。”“阻碍海上实力进一步扩充的一个因素是中国人内敛含蓄的性格……一方面,中国人积极地与其他国家人民互动交往,这种外向性似乎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道家思想反对斗争,主张清静无为……"2023-06-01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