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包法利夫人》于1856—1857年间在《巴黎杂志》上连载,轰动文坛,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司法当局对作者提起公诉,指控小说“伤风败俗、亵渎宗教”,并传唤作者到庭受审,最终以“宣判无罪”收场,而隐居乡野、籍籍无名的作者从此奠定了自己的文学声誉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曾有人问福楼拜,谁是包法利夫人的原型,他答道:“包法利夫人就是我自己”。

福楼拜(1821—1880)

法国小说家。毕生写作,作品数量不多,包括未完成的长篇小说《布瓦尔和佩库歇》在内,总共只有五部长篇和三部短篇。但这为数不多的作品足以使他超越同代作家步入大师之列。他对小说艺术的最大突破,是从作品中排除主观抒情成分,创立所谓“纯客观”艺术。这种把作者和作品拉开一定距离的写法,以其客观冷静的风格,深刻影响了后来的法国文学,因而福楼拜在二十世纪名声大振,被奉为现代派艺术先驱。

李健吾(1906—1982)

作家、戏剧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法国文学研究专家。山西运城人。1925年考入清华大学,先在中文系,后转入西洋文学系。1931年赴法国留学,1933年回国。曾在暨南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工作。创作剧作近五十部,小说、评论集多部;著有《福楼拜评传》《司汤达研究》《莫里哀的喜剧》等专著与专论;翻译莫里哀、高尔基、契诃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的戏剧多部,以及巴尔扎克、司汤达、缪塞等人的作品。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S
    这样优美的文字,这么流畅的剧情,真的是太棒了,为啥今天才看到!2022-05-16
  • 言午
    说包法利夫人为爱情而死我觉得是因为她不会理财后来我想了想这种生活中的压抑和虚荣和,的确是值得为之奋不顾身燃烧生命的向往2022-05-11
  • 刘浪
    不知道是原文如此还是译文风格,这些短句如此冷漠直接,度日得短促又精细。“第二天,日子长悠悠的”;“自我们分手以来,人生待你总还好吧?”。整本小说像是某种公路故事,走一程到一程,走不通又换条路,期望能够到达某处摆脱此地与此刻。它的悲剧性也正在于此,一早获取了一种俯视的高视角,往后却只能以平视的视线生活,并且视线的落差是永远无法被补齐的。2021-12-28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