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无知》述说流亡西方的捷克人回乡寻根,却在现实巨大的落差中经历迷惘、失望及寻找自我的过程。人们不断地批评那些歪曲、重写、伪造自己的过去,或是扩大某一事件的重要性而不提另一事件的人;这样的批评是公正的(它们不可能不公正),但在此之前必须做一项更基本的批评,也就是对人的记忆本身的批评,因为人的记忆只能留住过去可怜的一小部分,这一选择,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在神秘地进行,超越我们的意志和我们的兴趣。


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 1929- ),捷克小说家,生于捷克布尔诺市。父亲为钢琴家、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生长于一个小国在他看来实在是一种优势,因为身处小国,“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童年时代,他便学过作曲,受过良好的音乐熏陶和教育。少年时代,开始广泛阅读世界文艺名著。青年时代,写过诗和剧本,画过画,搞过音乐并从事过电影教学。总之,用他自己的话说, “我曾在艺术领域里四处摸索,试图找到我的方向。”50年代初,他作为诗人登上文坛,出版过《人,一座广阔的花园》(1953)、《独白》(1957)以及《最后一个五月》等诗集。但诗歌创作显然不是他的长远追求。最后,当他在30岁左右写出第一个短篇小说后,他确信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从此走上了小说创作之路。

196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这是我爱上米兰昆德拉的开始。2021-04-02
  • 豆友207286266
    把人写透了/这个版本很好2021-04-08
  • momo
    我觉得昆德拉描写最好的小说就是关于东欧那部分的,感情非常真挚,议论也很发人深思。而且一连看了他几部小说,发现他所反映的问题就一直是贯穿始终的。作为一个流亡者,这个称呼本身就是被定义的,同时也寄托了很多别人的期望和想法。如果回忆永远是回忆,那还能留下一些美好的记忆。但当主人公踏上回国的路后,就把这层朦胧的面纱给撕掉了。他们是无根的,永远属于外人。女主角畅想的和幼时好友的聚会,最后也变成了一地鸡毛,或者说从一开始双方就充满了试探和不信任。所谓无知,是对自己的不了解,又对外部世界的不了解,仿佛一个人切断了和这个世界的联系。其实这个故事我们现代人是很能有感触的,因为说起来,我们现在很多人都算是思想上的“流亡者”。2019-07-13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