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1977年,距离出版《嚎叫》和凯鲁亚克《在路上》已过去二十年,艾伦•金斯堡感到是时候就“垮掉一代”的文学史做一次系统的回顾。谁也没想到,艾伦•金斯堡是一个严苛的老师,他先后五次开设课程,为“垮掉一代”文学创作留下了宝贵的记录。

知名学者比尔•摩根听了金斯堡为课程录下的所有磁带,并编排了恰当的体例,将生动的课堂讲述变成了纸上的灵感抒发。

艾伦•金斯堡与“垮掉一代”的主要作家均有来往,在《我们这一代人》中,他不仅回顾了初遇凯鲁亚克、威廉•巴勒斯、格雷戈里•柯索等人的情景,更以精湛的学养解读各位作家的代表作,尤其分析了音乐对于“垮掉一代”写作的重要性。从交往轶事、心理侧写到文本细读,金斯堡呈现了一幅生动的作家群像。

******

《我们这一代人》编辑比尔•摩根完成了一项了不起的壮举……将紧凑且引人入胜的文本呈现在读者眼前,全面展现了金斯堡发起和推动的这场文学运动……金斯堡有着百科全书般的记忆。

——《纽约时报书评》

《金斯堡文学讲稿》讲述“垮掉一代”同仁间的交往轶事,同时充满洞见,从私人角度彰显了“垮掉一代”重要的文化史意义。

——《旧金山纪事报》

《金斯堡文学讲稿》提醒着我们,伟大的作品不一定关乎高超的技艺,积极参与、全心投入与革新态度更是关键。

——《爱尔兰时报》

如果说杰克•凯鲁亚克提出“垮掉一代”这个词,那么将这场文学运动塑造成形的则是艾伦•金斯堡,《我们这一代人》保存了诗人的声音与讲座风格,读来栩栩如生。

——《出版人周刊》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阿季卢尔福
    现代人的灵与肉,垮掉的从来不是他们,是他们肉身炸出的时代。忠实的记录,自然主义的风格之上掺上形而上的世界,这是我们共有的体验,幻象中是时代踽踽而来的衰败,以及他们欲望着的幸福时刻,凯鲁亚克总想把垮掉一代解释为欲望幸福的一代,也正是这种道理。消费社会的拥挤,物化的普遍,自我物化为记录器而借此超脱,这样的时代只能这样写。2022-10-26
  • 杜鹏
    不仅是伟大的讲义,也是伟大的散文。2022-04-10
  • woods_child
    读了关于凯鲁亚克的部分2022-04-18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