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阿诺尔德·范热内普(1873—1957),法国早期民俗学家,欧洲民俗学研究的代表性人物。《过渡礼仪》是范热内普的代表作,书中提出的“过渡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发生变化时举行的一种仪式。过渡礼仪通常包含分隔—边缘—聚合三阶段,各阶段的仪式都具有相应的社会象征意义。过渡礼仪实际上是一种应对人们的社会角色和地位变化的社会机制。范热内普所提出的过渡礼仪概念及其三阶段模式,已成为研究仪式行为的经典概念和民俗学研究的一个基本理论。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啊咦喔呐
    作者想要建立一种整体理论!这种能力和气魄令我敬佩不已。我要看看过渡礼仪的最新应用2024-01-11
  • 小城大叔
    类似金枝一类的,视角不同,分类和归纳的方法 也不同。西方值得学习的是了解事物的方法,总能从自己独特的角度去分析总结,这在东亚文化笼罩的地区是完全无法想象的。2023-06-21
  • 希帕蒂亚的女儿
    开篇作者自鸣得意地将仪式按照感应和感染、泛灵和动力、主动和被动、直接和间接这四对矛盾分为16种,但这种分类学并未看出有实际意义。泛灵和动力区别在超自然力量是否人格化。而后作者抛出过渡礼仪这一概念,并细分为分隔、边缘和聚合。以与世俗分隔→边缘→与神圣聚合→与神圣分隔→边缘→与世俗聚合的模式来看,季节变化仪式、入会仪式、成人仪式、婚礼、第一次仪式、怀孕仪式、分娩仪式、加冕仪式、洗礼、葬礼、复仇、宽宥等都可归为此类。作者于是找到了他的大一统理论。新生儿实际上被视为陌生人,因而要进行和生者世界聚合的仪式。婚礼中的抢亲是分隔仪式。共餐和性行为是聚合仪式。比较反直觉的是,丧葬中更多的是死者和死后世界的聚合仪式,分隔仪式反而很少。不过我很好奇,堆砌巨量材料就自认完成了论证,是人类学家独有的思考方式吗?2023-06-25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