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人,做得到任何事:阿德勒心理学讲义》被认为是作者阿德勒更通俗易懂、广为流传的心理学经典著作。全书以社会兴趣为核心,从原型、人格、童年、家庭、梦境、教育、人际关系、爱情与婚姻等人生百景出发,论道说理,所呈现的人文观点,极具启发性与前瞻性,有待你慢读细思,咀嚼出字句背后丰沛的底蕴与真义。故事即人生。他的不完美哲学、生活之道、人性省思,澄明如镜,深入每一个人、每一段人生、每一个故事的内在,照出更真实的一面。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

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家,维也纳医学博士,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之一,同时也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 与弗洛伊德、荣格齐名,并称二十世纪精神分析学派的三大巨擘。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一生阅历丰富,磨难颇多。他在幼年时期患上了佝偻病,看上去又矮又丑,无法进行强烈的体育活动。上学时表现不佳,被老师评为顶多只能成为鞋匠。他的父亲鼓励他说,你必须不相信任何事。即不要被眼前的困境束缚了自己,不能相信当下的困境就是人的一生,而是要勇于突破,大胆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这种坚强的信念造就了阿德勒一生的成就。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作颇丰,主要著作有:《自卑与超越》《人类面临的挑战》《神经症的性格》《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偿的研究》《神经症问题》《理解人性》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后摇日记
    感觉是读过的阿德勒最平庸的一本。也许是时间太久了,里面有些理论的有效性还有待考究。另外,真的很怀疑按长幼次序分析人格的方式。每家培养孩子的方法完全不同,又怎么培养出性格相似的孩子呢?p.s.:个人感觉人格从五岁之前就已经定型的理论略太古板了,这是不是另一种宿命论?2023-11-08
  • 陳贝壳
    书里花大篇幅讲述了自卑与优越情结。而这两个情结贯穿了我整个学生生涯乃至现在。当一个人脆弱之时,他会逃离社会用无用之事来寻求优越感,这其实是强烈自卑的隐患。最近再次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值得引起警惕。感谢作者。2023-11-04
  • 瓦伦西亚之王
    缺乏社会兴趣的人,无法面对人生的三大问题,社会,工作,婚姻于恋爱。2023-04-13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