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人心》是弗洛姆的心理学经典作品之一,从善恶、暴力、生死、自恋、自由等六个角度,对于人心和人性提出了独特的分析和观点。

弗洛姆认为人有行善和作恶两种潜能,每个人都在自己选定的方向上发展。他按病理程度依次论述了游戏性暴力、反应性暴力、报复性暴力、补偿性暴力、原始的“喋血渴望”,指出不同的暴力形式之间的区别在于它们各自的无意识动机因素的不同。恋尸、自恋和对母亲的共生固着在弗洛姆看来是恶的本质,它们构成了严重精神病患的核心。

弗洛姆善于将当代心理学研究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相结合,对于现代社会和人的行为心理做出深刻的批判。

艾里希·弗洛姆(1900—1980),美籍德裔犹太人,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著有《爱的艺术》《逃避自由》《自我的追寻》《存在的艺术》《健全的社会》《论不服从》等。弗洛姆十分重视对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研究。他承认人的生物性,但更强调人的社会性,认为人的本质是由文化的或社会的因素而不是生物的因素决定的。他的思想融汇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马克思的人本主义学说。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鯨波
    自由的前提是对真实的可能性的深刻认知,对左右其选择倾向的抽丝剥茧。当代人对真实的洞察越来越难,无论是来自外部大环境的意识形态,还是独立个体的成长曲线,都在不断扭曲真实,比如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自我否定,资本主义把人当作机器式的奴隶,都在剥夺人更多选择的空间。我去年开始了解神经症患者相关的知识,就是想找回真实的可能性,不想被潜意识俘虏。2022-01-03
  • Eva
    三星半。开篇提出疑问,未来社会是往糟糕的还是往好的方向发展。这得看人心及人的本质。世界在变人心也在变,人的本质不大可能有实质性定论。向善或向恶,向生或向死。弗洛姆从恋尸癖、自恋和乱伦固着三种心理体验的返古形式分析人心与人的本质。人刚出生时只会自恋,跟外部世界尚无接触。是父母教育和大环境的影响下才让ta逐渐感受到外部世界的存在。个体自恋是忽视他人只感受自己的存在。群体性自恋则容易诱发歧视或区别对待。人的本性/本质是根植于人类存在状况的矛盾。冲突本身才是本质。矛盾接连存在,迫使人持续找寻新的解决方案。人既非良善亦非邪恶。积极活跃地把握住还能选择向善/恶的自由,意识到选择善恶的节点,才不会在醒悟时追悔莫及。人的自由,在于他有可能选择真实存在的可能性。在十字路口必须做决定时,请把握住选择的方向盘。2021-11-29
  • 雨拾衣
    梦的解析之类的东西最烦了,或许牛逼,但都是拾人牙慧2021-11-27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