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人的精神内核是君子之道,表现在中国人身上,是一种分寸与体面。晚清以来,国人对传统文化产生了集体性的谴责心理,认为是国家落后的主因。受过西式精英教育的辜鸿铭却旗帜鲜明地反对全盘西化,呼吁“把东西方的长处结合在一起,从而清除东西界限”。

《中国人的精神》是系统反映辜鸿铭 思想的一部作品,1915年发表于北京,用英文写成,旨在对外展示中国文明的价值,呼吁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1915年,欧洲在一战的泥潭中越陷越深,西方人几百年来第一次对自身文化产生集体性的反思。辜鸿铭旁征博引,以歌德、卡莱尔和阿诺德的思想为对照,向西方阐释古典儒学的精神内核。

有了百年的历史纵深,今天我们或许能从这《中国人的精神》里读到中国人曾有的,也是应有的样子。本版以1915年初版为底本全译新译,附英文演讲稿节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辨才需待
    中国的女性 这一章着实有点过分了…2022-01-26
  • レモネード
    有些见解新颖睿智,给我切换了很独特的思考视角,但一些方面还是受限于传统文化,有些过时。最后一章对暴民崇拜、强权崇拜的解说有些熟悉,好像在略略看过的理想国里有相似的印象。2022-01-30
  • 扶摇而上多少里
    虽然顶着“保皇派”的帽子,但辜鸿铭先生作为一位国学大儒的地位是不可否认的。只可惜辜老眼中的“中国人”,实则更多指的是中国的“士人”,其立论是基于中国两千多年的“士人政治”之上的,而普通民众(未经教化)特别是女子是难登大雅之堂的。然而国之为国,其民众乎。士人风骨固然可贵,但华夏子民之海纳百川,岂是区区一个士人阶层便能涵盖的?幸好,当下之国人,还能高呼一声:“大清国已经亡啦!”2022-02-20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