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内观》作者写作的目的,只是介绍葛印卡老师所教导的内观方法的梗概,希望借此增广对佛陀教导的了解,以及对佛陀教导的精华——内观方法——的了解。遵照乌巴庆尊者的传承,及葛印卡老师的教导内观(Vipas sana)是印度古老的禅修方法之一。在长久失传之后,两千五百多年前被释迦牟尼佛重新发现。内观的意思是如实观察,也就是观察事物真正的面目:它是透过观察自身来净化身心的一个过程。开始的时候,借着观察自然的呼吸来提升专注力;等到觉知渐渐变得敏锐之后,接着就观察身和心不断在变化的特性,体验无常、苦以及无我的普遍性实相。这种经由直接的经验去了知实相的方式,就是净化的过程。


S.N.葛印卡(S.N.Goenka),祖籍印度,1924年出生于缅甸,是一位遵照缅甸已故佛教大师乌巴庆长者传统的内观传授老师。l955年,葛印卡开始跟随乌巴庆长者学习内观技巧。后经乌巴庆长者长达十四年的指导,葛印卡于1969年开始移居印度传授内观法门。 葛印卡在印度及其他东、西方国家传授了三百多个课程,学生数以万计。自从印度开始传授课程以来,先后在世界各地成立了内观中心。1982年起,葛印卡开始委任助理老师协助他指导课程,以应付课程日益增长的需求。 葛印卡所传授的内观方法,体现出佛陀时代的传统,深刻吸引了世界各地背景各异的人来修习。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镜子世界
    对我的人生观有关键影响的体系2024-01-18
  • kissthesea
    醍醐灌顶,帮我理清了空的含义,空即无常。既然所有的感受等都是不停的变化,缘起而聚,缘灭而散,那么就没有必要对这样的空过于执着。终于明白了内观观的是觉知和平等心,为了内心的解脱,需要经历戒,定,慧,而内观就是获得洞见的方式,六根通过“识,想,受,行”感受与形成习性反应,因此需要我们练习觉知,对自己的细微感受敏感,进而对所有的感受怀着一种平等的心,不judge,从而消除掉贪爱和嗔恨的感受,盲目的习性反应。通过不断的内观修行,最终内心不分别,产生正面的习性反应。2024-01-03
  • Kop
    从心理学、信息论等不同角度看这本《内观》有不一样的收获。佛学又智慧又实用,是个值得学习的思维模型2023-08-21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