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者普实克(1906-1980),欧洲最负盛名的中国文学与文化学者,前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院士,东方研究所所长。他所领导的东方研究所曾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最有成就的中国文学研究中心。六十年代初,他和美国夏志清教授关于后者所著《中国现代小说史》的讨论,曾在欧美引起很大反 响。

编者李欧梵,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哈佛大学博士,香港科技大学人文荣誉博士。现为哈佛大学东亚系荣休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印第安纳大学、芝加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哈佛大学等著名学府。主要著述包括:《铁屋中的呐喊》、《中国现代作家的浪漫一代》、《西潮的彼岸》、《中西文学的徊想》、《狐狸洞话语》、《现代性的追求》、《上海摩登》、《我的哈佛岁月》等二十多种,并出版有小说《范柳原忏情录》和《东方猎手》。

译者郭建玲,浙江金华人。二〇〇七年毕...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Clannad
    基本思路是以意识形态为纲,以结构主义语言分析为工具进行的文本分析和作家群研究。不得不说人家虽然是有不少意识形态的东西,但是还是认真搞文学的,在论文中看到不少现代文学未来的研究路径。个人感觉二十一世纪初现代文学的“内面之发现”其实也就是接着普实克第一篇论文的话题在走。书中的很多论断,像是普实克认为现代文学弱情节以及现代文学和晚清文学在结构上的延续性等等,都成为了今天现代文学研究基本出发前提了。全书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文本细读做的是真的扎实,跟普实克的结构主义语言分析理论也有关系,这种方法下做出的论断让人觉得很有信服力。2020-08-23
  • ( ¨̮ )
    普夏都是在处理现代文学和世界文学关系,即怎么理解“文学的民族性”。现代文学首先是一种国别文学。在左翼视野内,这一论断是作为前提存在的,但夏志清显然对此缺乏自觉。2021-06-21
  • (不是
    感觉我跟他脑回线很像。。2017-04-29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