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文明及其内涵》围绕“文明”一词的起源与演变而进行。通过追溯“文明”这一概念在18世纪的起源,《文明及其内涵》认为这一概念最初被当时的启蒙运动思想家用以在全球化的早期推广欧洲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并表达了一种对自身“文明”的自豪感。但在19世纪这一名词则开始演变为一种具有排他主义的粗野的殖民主义的意识形态,并被用来支持种族主义。然而在弗洛依德(Sigmund Freud)和埃利亚斯(Norbert Elias)在一战后对这一词汇的意义进行反思和修正之时,其却被日本、中国、泰国及其他国家所挪用,用以在其社会中推广接受欧洲的文明标准。马兹利什认为当今所提倡的“文明间的对话”建立在对“文明”一词的陈旧理解上。他在书中指出今天的世界应只包含一种全球“文明”,而它的地方性差异则应是“文化”。马兹利什提出抛弃“文明”这一名称,使用其它的更好的概念来代替它,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其本质与地区性差异,并关注文明化过程的新的理解更为适合。


布鲁斯·马兹利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历史学教授,研究领域广泛,包括全球史、心理历史学、自然科学史、历史哲学,并致力于将心理学的理论运用到历史研究之中。代表作有《探寻尼克松:一项心理史学的研究》《詹姆斯和约翰·斯图亚特·穆勒:19世纪的一对父子》《不确定的科学》《第四断裂:人类和机器同步进化》等,由于卓越的学术贡献,1986年荣获“汤因比奖”。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Leopardi.Notte
    为什么要对“文明”这个概念进行考察,因为我们现在就处在西方文明统治下的世界,而“文明”以词产生于18世纪发源于西方的启蒙运动,对所谓“埃及文明”,“印第安文明”等等的构建,也是紧随西方殖民者的军事扩张步伐而展开。2020-01-04
  • Wishtodieat
    为了比赛想更明确文化的定义 确越来越迷茫文化2022-04-28
  • Sisyphus
    以前我特别喜欢谈论“文明”这种宏大的概念,但是当我慢慢意识到我们所谓的文明只是一个被建构出来用来给政治博弈背书(其也代表一种意识形态)的概念时,我开始反思当初使我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到底是什么,或许是这个大概念背后几千年来的人类的智识与劳动成果。也许跟自己观念的转变有关,现在与其谈论高高在上的空洞的概念,不如目光向下着眼于具体的事实,各个文明背后独特的文化差异才是我更应该去学习了解的东西。不过这本书倒是带我串了一把“文明”这一概念的产生与流变,同时也帮我确认了一件事,那就是我对“文明”真的不再感兴趣。最后第六和第七章可以隐隐地看出看出作者对当下以及人类未来发展的隐忧。(当身份认同和意义越来越脆弱时,文明一词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2021-03-17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