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在一个阶级固化的社会里,寒门为什么再难出贵子?为了回答这一问题,理解美国社会的贫富两极分化是如何影响下一代人的生活机遇的,哈佛大学帕特南教授组织研究团队,以数年之功,追踪访问了生活在美国各地的107位年轻人,呈现出美国社会在过去大半个世纪以来的变迁图景,书写了一则关于“美国梦之衰落”的警世恒言。

正如《纽约时报书评》所言,“读罢《我们的孩子》,没人还能相信美国还有机会平等这回事。”帕特南用“以点带面”的叙述方式,生动地展示了美国社会在过去半世纪以来日渐扩大的“阶级鸿沟”。在《我们的孩子》一书中,帕特南依次讨论了穷孩子和富家子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全方位差距。中上阶级的父母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给予引导、提供资源,而寒门子弟,不仅是经济上“穷”,还更有可能生活在残缺不全的破碎家庭,成长过程中无法得到父母双全的关爱或在隔代教养的环境中长大。全书反复出现的一个意象——贫富阶级之间的“剪刀差”——在家庭结构、父母教育方式、学校教育、邻里社区内都有鲜明的反映。在这个生而不平等的时代,仅仅谈机会均等都是不公正的!

2013年,帕特南曾因“深化了我们对美国社区的理解”而得到总统颁布的国家人文勋章。《我们的孩子》在此意义上又是一次学术的跃进,它更生动地展示出美国社会的全幅图景:当寒门子弟发现自己再努力也是徒劳时,美国梦已碎。对于当下的中国人而言,这《我们的孩子》以手术刀般的锐利所进行的批判,是我们千金难买的经验和教训。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巧克力的颜色
    美国孩子和中国孩子面临的世界很像,可能中国孩子还要更甚。一边是焦虑的伪中产阶级父母为了继续往上攀爬社会的阶梯,为孩子争取学区房、课外培训、兴趣班一系列的活动,自己还为着房贷、各种费用殚精竭虑;一边是留守儿童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就退学,消失在校园融入社会这个大染缸里。最后一章我都没怎么读,我知道无论是什么样的建议,作为个体的我都还是要继续挣扎,毫无选择。2019-11-04
  • Roy W.
    两个S...*B翻译,自我感觉是有多良好2020-07-11
  • 折耳大猫
    这是社会学作品吧,数字分析+亲身体会,前面就是在反复论证,结论基本上都是早就知道的废话!唯一觉得有点用的就是说了下美国也有学区房!2018-06-27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