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属于让人从书中走出来时会脱胎换骨的那一种。皮埃尔·阿多的所有作品皆属于这种类型,无论书里谈论的是马克·奥勒留或普罗提诺、斯多葛派或神秘主义,总是带着永远清澈的博学。这些著作表明,对古代人而言,哲学不是体系的建构,而是生活的选择,是在探寻智慧道路上的一种修炼。在这部对话录里,我们将发现一个令人钦佩的博学的学者,他的作品滋养了众多思想家,在他时而讽刺、时而如格言般的判断里我们将发现一个隐秘、腼腆、朴素的人。跟随皮埃尔·阿多,我们将领会到如何阅读和诠释古代的智慧,为什么古希腊罗马的哲学(尤其是马克·奥勒留的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做哲学,即学习面向死亡”,要学会“活在此刻,犹如最后一次也是初次看到世界一样”。


皮埃尔•阿多(Pierre Hadot,1922-2010),法国20世纪著名哲学家、史学家与文献学家。主要从事古希腊古罗马思想研究。其著作围绕西方古代哲学中的精神修炼与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展开,并形成独具特色的哲学观念,闻名于世。1982年入选法兰西学院。1999年获得法兰西科学院哲学研究大奖。主要著作:《古代哲学的智慧》、《灵修与古代哲学》、《内心的堡垒》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天地一沙鸥
    这个鸡汤喝得心服口服!2016-06-12
  • 佐为
    阿多借用罗曼罗兰的话将很多人都曾体验过的世界的在场感称为海洋般的情感,而这是与基督教完全陌异的。基督教的精神修炼在于早期对希腊哲学的借鉴以使自身哲学化的尝试,而古希腊罗马宗教中是没有这种精神修炼概念的。作为精神修炼与生活方式的哲学区别于哲学话语。现代哲学中海氏的向死而生则与古代哲学的练习死亡不同,前者体现的是存在的焦虑。中世纪后期,哲学获得自主性但基督教式生活方式及经院哲学仍在延续,因此哲学越来越呈现为一种理论性学科。后半部分越来越鸡汤化了。2018-06-10
  • 閱閱江樓齋主人
    阿多对古代哲学的解释是不是一个值得的选择?可能很多人都不太认同。的确,我也觉得他的解释力有些"弱",但这里的弱,不是因为他解释不了一些纯知解的哲学家,而是因为他非明睿所照,乃考索至此,仍缺乏实修实证耳。他所说的"精神修炼"实际上只能算是世俗意义上的简单培育,距离理解真正的修行工夫还有距离。广义地理解"工夫",各种法门都力争上游,那么"精神修炼"的哲学作为种种辟支修行者的工夫,也可以容纳到三根九乘这样的判教之中,总比一辈子务知解、求多闻要好。2016-06-14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