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牛棚杂忆》是季羡林对文革时期的一本回忆录,他以幽默甚至是调侃的笔调讲述自己在“文革”中的不幸遭遇。《牛棚杂忆》对“文革”的残酷性揭露的让人不寒而栗。他出书的目的就是希望总结教训和“经验”,让更多经历过的人出来说话,让更多知情者出来说话,不要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季羡林(1911-2009),山东临清人。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语系,翌年作为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在北京大学东方语言系任教授,曾任北大副校长、南亚研究所所长、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对印度古代语言、印度古典文学、印度佛教史以及中印文化关系等方面有精深研究,著作颇丰,有《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罗摩衍那安探》、《今译》(合著),译有《沙恭达罗》、《五卷书》、《罗摩衍那》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Hespereia#
    后半部分比前半好看,关于文革所暴露的人性本恶我已足够了解,因此更觉劫难余生后知识分子的那股自省更叫人叹服: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读书教化之功于此可见。最难过的应该是那句“士可杀,亦可辱”吧,黄钟毁弃,瓦釜雷鸣。2016-02-06
  • 万古忠义李秀成
    转自老子有理的微博:季羡林,对文化大革命的认识,深度不够,还仅仅停留在儒教知识分子精英为了个人得失而探讨所谓公理的立场上。一个人对一个问题,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是很直观的。一个人对一个问题,是主观客,还是客观主,也是显而易见的。最起码当代人不著当代史,这点基本觉悟还是要有的。2017-07-14
  • 司隶校尉
    “文化大革命”既无文化,也无革命,这是赤裸裸的迫害,是十年浩劫。人类的劣根性,这10年期间得到了彻底的解放。正如季老所言,这场空前的灾难,若不留下点记述,则我们的子孙将不会从中汲取应有的教训,将来气候一旦适合,还有人发疯,干出同样残暴的蠢事。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啊!(季老记述仍有所保留。)2019-01-15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