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增订版)》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墓进行了综合研究。书中所讨论的壁画取其广义,不仅包括彩绘壁画,还包括如模印画像砖壁画等使用其他材料和技术制作的壁面装饰,此外还附带讨论了装饰有画像的葬具。

上编在全面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对魏晋南北朝壁画墓进行了分区与分期,将其分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南方地区、中原地区四个大区,根据资料的情况,有的大区再分为若干小区,在此基础上对有些地区的壁画墓进行分期,建立起这一时期壁画墓的基本时空框架。

下编选取典型材料,对相关问题进一步加以分析。包括以河西地区魏晋壁画墓为例,讨论不同区域间文化的互动关系;通过分析邺城地区东魏北齐壁画墓的特征,提出“邺城规制”的概念,以考察汉唐之间壁画墓的过渡性特征;从南北朝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入手,探讨壁画图像所具有的象征意义及其在墓葬中的功能;以青州傅家北齐画像石为例,观察外来文化影响下内地丧葬美术所发生的变化。《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增订版)》注重对于一些新的方法加以探索和尝试。

增订版加入《北朝葬具孝子图的形式与意义》及《前朝楷模 后世之范》两文,并补记了2002年以后出土的新材料。


郑 岩 生于山东安丘。先后就读于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1988年至2003年在山东省博物馆工作。2003年至今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芝加哥大学美术史系访问学者、华盛顿国家美术馆高级视觉艺术研究中心客座高级研究员、哈佛大学美术与建筑史系访问学者。

主要著作有《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2002)《中国表情——文物所见古代中国人的风貌》(2004)《从考古学到美术史——郑岩自选集》(2012)《逝者的面具——汉唐墓葬艺术研究》(2013)《看见美好——文物与人物》等,合著有《山东佛教史迹——神通寺龙虎塔与小龙虎塔》(与刘善沂等合著,2005)《中国美术考古学概论》(与杨泓合著,2008)《庵上坊——口述、文字和图像》(与汪悦进合著,2008)等,合译有《礼仪中的美术——巫鸿中国古代美术史文编》《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Kiyoko
    作者的博论,以分区和分期为脉络,陈列墓葬信息,结合具体个案深入分析。“1979-1981年发掘的山西太原王郭村北齐武平元年(570年)娄叡墓是一座高等级的大型壁画墓,出土壁画内容丰富,技法高超,可以代表北齐绘画较高的水平。”原本为去北齐博物馆了解,但所涉内容不多。/外行略看。被考古学吸引,作者结合资料和实体壁画的特点,尝试根据其特性使用新方法探究新问题。立足考古基准,壁画墓的壁画作为墓葬一部分,以实证研究为主。将不同地域的壁画特点联合考察,具体的壁画从整体观察。视觉图像同样是史料,这一点在电影研究反倒不算问题,通过视觉图像分析其背后意义。2024-01-30
  • 王绩五
    我得啥时候才能写出来这样的作品啊2023-03-23
  • 後東塾III
    上篇未暇一讀,下篇充實而精采。2023-04-01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