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京官,指的是在京城供职的官员,包括翰林院编检、科道和各部院司官共一千四百多人。一个典型的京官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呢?他们既讲求居处、冶游应酬,导致花费浩繁;又屡屡陷入极端贫困,甚至靠典质为生。实在过不下去的时候,他们也不愿换一种生活方式或者干脆离开北京。

《清季一个京官的生活》以清末著名清流官僚李慈铭的《越缦堂日记》为主要资料,详细梳理了李氏三十余年的实际收人支出,并旁考他书,带读者窥见京官生活的真相,了解清季财政、社会、经济连锁性的症结所在。


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同年到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进行为期两年的经济学研究,1937年回国,任清华大学经济史教授,后任职于香港中文大学,主要学术兴趣为中国经济史研究。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开风气之作。纯客真是一个话痨啊。日记作了记事账,国事家事,大事小事都记下来,完整展现了江南一般地主出身士子入仕、游宦京城的风貌。如果作者看到以为丢失的光绪后期日记,会不会更精彩?除了对京官的生活做了收支盘算,是否还可以从其他角度分析京官生活呢?p.s.即便如日记中提到番银自嘉庆以来便开始遍布使用,同治(1862-1875)以后用于日常生活更普遍起来(如同治六年以后纯客开始接受番银馈赠,并且主要来自社会层面人士,吃官饷的人给予馈赠仍以银为主)。2022-04-19
  • 以弗所
    已经济学的视角切入清末士大夫的生活。一个收入支出表占了全书的三分之二,把人看晕。2022-10-16
  • 板樟鉴
    光绪三年,山西灾民一条人命值钱140文。同年李慈铭在京购画桌一张,耗27000文。同治五年,李以番银四百元购一歌姬为妾。人命如此。2022-11-02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