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毕飞宇,1964年1月生于江苏兴化,现为南京大学教授。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小说创作,著有《毕飞宇文集》四卷(2003)、《毕飞宇作品集》七卷、(2009)毕飞宇文集九卷(2015),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哺乳期的女人》《地球上的王家庄》,中篇小说《青衣》《玉米》,长篇小说《平原》《推拿》。《哺乳期的女人》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玉米》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Three Sisters》(《玉米》《玉秀》《玉秧》)获英仕曼亚洲文学奖,《平原》获法国《世界报》文学奖,《推拿》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作品有二十多个语种的译本在海外发行。

内容简介

►关于阅读,他们这样说: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小楼。
    随处可见中年男作家的惺惺作态与沾沾自喜。2017-06-28
  • 春花
    作者怎么想的和我有什么关系,我不关心作者,我只是阅读文本。阅读小说和研究小说从来就不是为了印证作者,相反,好的作品在激励想象,在激励认知,仅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杰出的文本是大于作家的,读者的阅读超越了作家是读者的福更是作者的福。毕飞宇让我领略了阅读文学中的乐趣所在。很多观点也是发人深省,如在布莱克沃兹沃斯中对历史虚荣的见解,在故乡中对鲁迅的评价等等。有时间会看看推拿2017-04-12
  • 安提戈涅
    讲《红楼梦》和海明威《杀手》的地方最好,注意到《红楼梦》里的反逻辑与《水浒》里逻辑的对冲,飞白的作用。《红楼梦》文本细读的地方花苦功夫,其实解读出来并不难;《杀手》一篇里的观察很细致,但是相应的解读弱了一些,总体没有非常灵动凌冽的地方,比较偏向于经验主义,所以还是这句话,文本细读的能力是下苦功夫能够得来的,耐心敬意远比所谓天赋重要,这点也是毕飞宇反复谈到的。另外还是觉得他的解读囿于具体层面的东西太多,人物性格、结构、情节的勾连等等,能够从这些具体的问题抽绎出一种关于小说存在独特美学的地方不多——虽然他也一直在谈美学这个词。PS:喜欢他谈大理石是透明的那个细节。2020-04-25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