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改革开放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及低下的经济效益,给后人留下了太过深刻的印象,以至于我们很少能发现同时期国家在追求效率上作出的努力。林超超著的这本《动员与效率(计划体制下的上海工业)》认为,1949年后的中国是在短缺的社会资源基础上实现其工业化诉求的,工业经济的高速增长显示了中国计划经济和劳动激励的独。以生产指标构筑起来的指令体系和赏罚体系,是国家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器;对劳动竞赛等群众运动式的生产动员方式的青睐,是国家常用的一种针对劳动者个人的激励办法。然而,这种激励机制在换来经济高增长的同时,是不可估量的效益流失。


林超超,女,福建福州人,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基地班本科,复旦大学历史学系硕博连读,2013年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同年入职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基层社会与劳工政治。先后在《社会学研究》《社会》《开放时代》《史林》《中国经济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十数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阶级身份与上海工人的物质生活研究(1949—1965)”(14CZS022)。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estuary
    接管上海之后续启发性的高投入低产出现象延展值得继续深挖2023-05-17
  • 知白守黑
    史料扎实,但结构比较规矩,为了出版省了太多东西,不如看单篇的论文。2023-07-30
  • 鲟不知
    作者学历史出身,一不懂政治,二不懂经济,这么大的命题又为了课题基金束手束脚,前一半还明显在认真思考,后面真是拎不清,说不明啊,不行你找香港出版社出啊。2022-10-12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