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情感社会学”研究领域重要著作

《纽约时报》年度最有影响力的社会学著作之一

荣获“米尔斯奖”“查尔斯·库利奖”等社会学奖项

情感变为一种资本要素,这是现代服务业的秘密之一。19世纪的工厂童工提供劳力,20世纪的空乘人员伪装感情;童工们的身体是机器生产的工具,空乘人员的情感也是可批量生产的商品。

作者以20世纪美国航空服务业为例,将乘务员与收账员作为研究对象,展示现代商业公司如何操纵、抑制雇员真实的情感表达,为我们揭露出这个人类情感日益商业化的真实世界。

作者是杰出的美国当代社会学家,《心灵的整饰》是其在情感社会学领域的奠基之作,其理论建基于马克思、弗洛伊德、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米尔斯、欧文·戈夫曼的学说之上,从社会学、心理学、表演理论等多角度展开论述,旨在深入探讨“情感劳动”这一社会问题。

对于“情感劳动”具有洞察力的研究。

——《纽约时报书评》

具有价值的研究,揭示那些从事将情感视作商品的职业人员付出的个人且隐蔽的代价。

——《圣荷西水星报》


阿莉·拉塞尔·霍克希尔德(Arlie Russell Hochschild),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学系荣休教授,情感社会学领域重要学者。1969年在该校获得哲学博士学位,随后留校执教。另著有《外包自己》《第二次转变:工作家庭和家庭革命》《祖国的陌生人:美国右翼的愤怒和悲伤》等。

成伯清,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兼中国社会学会副秘书长,理论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为理论社会学、情感社会学、社会学史。出版有《格奥尔格·齐美尔:现代性的诊断》《走出现代性: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重新定向》《情感、叙事与修辞:社会理论的探索》等专著。

淡卫军,社会学博士,现就职于中华全国总工会国际联络部,从事国际工会运动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国际劳工组织(ILO)研究课题。

王佳鹏,社会学博士,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社会学理论、...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Luftmeer
    情感劳动作为一种分析劳动的视角被提出与20世纪以来发达国家服务业的蓬勃兴起紧密相关,作为整全人性之构成部分的个体自发性情感遭遇市场后被商品化之后被定价被转售,劳动的进一步分化一方面把少数特殊群体(或者说她们的身体)参与到社会分工之中,很难讲这是一种个人权利的发展还是身体的进一步被市场规训。可以结合作者另一本书《如何捍卫我们的私人生活》去看情感、身体的商业化议题。自我勉励:劳动社会学领域太丰富了,还要继续看文献!2021-06-20
  • Hier Tanze
    Hochschild的“情感劳动”概念促成了情感社会学的兴起。她围绕这一概念细致地考察了资本主义交换社会下情感运作与阶级、性别的关系,并将情感劳动与自我异化的概念联系起来。她指出,情感构成了我们对物对人的前理解,定向了我们对世界的态度,是看待事物的隐蔽逻辑,这一点和海德格尔对“此在在‘现身情态’中显现自身”非常接近。情感并非仅仅是主观感受,社会提供了一系列情感制度、感受规则,我们同时不断进行情感的礼物交换。情感提示了我们的自我痕迹,而现代情感劳动带来了自我健全感的危机,并促生了现代人对本真性的追求。Hochschild在某些地方隐隐表露出对情感的乌托邦构想,她通过弗洛伊德阐释的焦虑的信号功能,指出情感本身是个体主动地对社会进行反应的途径,然而,这种信号功能在交换社会的情感整饰中被不断压制。2020-06-05
  • 魚龍舞
    原著选读课的读物。通读了一遍,情感社会学这个领域蛮有意思的,作者论述得也十分详实,有时间再来回顾2020-10-28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