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上, 恩斯特?布洛赫(Ernst Bloch)与卢卡奇(Georg Lukacs)同样重要, 二者共同冲破了新康德主义的困境, 开创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但由于布洛赫的思想极其艰深晦涩,在思想史上却一直少有人能深入其思想内部、体会其精神实质。《黑暗与希望》试图通过呈现当时的独特思想史背景, 来具体理解布洛赫的乌托邦思想的独特内涵。

全书以思想史中的恩斯特?布洛赫的乌托邦思想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依托布洛赫的一系列早期著作,集中求解布洛赫在其乌托邦思想中是怎样实现从新康德主义到黑格尔主义的跨越的。全书贯穿着两条相互呼应的线索, 一方面是布洛赫在思想上的一步步跨越, 另一方面是他对现代世界的批判的层层深入。书中的具体论证将分三个部分展开, 共约25万字:第一部分主要论述布洛赫对于新康德主义道路的超越,并同时阐发他对现代文明的“末世论的危机”的深刻洞见。 第二部分主要论述布洛赫对于一条全新的黑格尔主义的道路的探索,并同时展开他对于乌托邦道路的具体路径的寻求。第三部分则主要论述布洛赫对于马克思主义的重构。


张双利,女,哲学博士,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暨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研究国家创新基地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两方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哲学史。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方面,具体体现为对卢卡奇、布洛赫等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代表人物思想的研究和对马克思主义与宗教关系问题的研究。在这些领域完成的代表性的著作有《解放神学》,代表性的学术论文有《宗教与革命的伦理——兼论卢卡奇与布洛赫的思想共生关系》、《重解历史必然性——论齐泽觅对<历史与阶级意识>的重新解读》、《论恩斯特·布洛赫的人本主义》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言文
    本书是在师兄推荐下看的第一本布洛赫研究书籍,对我来说甚是震撼。在考研复试准备中只看完前半部分,尽管如此,这前半部分依旧让我对布洛赫的乌托邦思想得以有了较为综合性的把握,印象中好像对我考研复试也相当有帮助。复试后断断续续读完了本书的后半部分,只是这部分让我感觉有不少对前半部分的重复,而且其中越发深刻的宗教和神秘主义思想也让我比较困惑,希望将来能针对性提升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尽管如此,本书还是让我得以窥见此前未曾设想的道路,让我在人格上改变了很多。2022-04-30
  • lessphobia
    布洛赫的乌托邦思想的梳理和比较研究。张双利老师着重对比了布洛赫与马克思、韦伯的拜物教批判:马克思重点批判国家理性,关注市民社会中分离的个体是如何被外在的力量掌控,沦为货币拜物教徒;布洛赫在此基础上,引入韦伯对科学技术普遍异化的批判,论证了人为何陷入虚假的宗教崇拜,将现存的货币和国家强权认同为上帝。布洛赫通过宗教话语—弥赛亚救赎思想试图呼吁一种新的、真正的基督教—犹太教,目的是作为潜势引导人们思想,“在远处发挥作用”。总之,布洛赫坚持了乌托邦的绝对高度,同时强调了乌托邦精神的中介化、实在化。张双利老师的解释通俗易懂,但是重复过多,算是很好的科普类读物,接下来要去速通原著了!2023-12-05
  • 欢乐欲与少年期
    坚守以希望为原则的人本主义道路,使我们不再向虚假的外部世界屈服、不再寻求任何外在的依靠,使我们不至于被彻底的毁灭。2021-08-05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