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原版《来份杂碎》是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通俗学术书,记录了中华饮食文明随大量中国移民到达美国后的发展历史,立场中立,可读性强,视角独特,资料详实,对读者了解近代以来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以及中餐对美国本土的影响,有非常高的阅读价值。爱好历史的读者甚至可以在《来份杂碎》中发现许多具有娱乐性的文献。

书中提及的各类史料、文献、插图,均来自纽约公共图书馆、且林士果广场图书馆、尼克松总统图书馆、美国国家档案馆、小弗兰克·梅尔维尔纪念图书馆、班克罗夫特图书馆等多家美国著名图书馆藏,保证了资料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

自1784年美国的“中国皇后号”商船带着贸易代表团到达中国广州起,中国的饮食文化便进入了美国人的眼帘。在此后的200多年里,中餐与中国文化随着一波又一波华人移民的到来,在美国的土地上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与美国文化不断融合,最终演变成一种中国人并不熟悉的美式中餐文化。时至今日,美国的中餐馆已经超过了40,000家。

从食物的角度看,中餐在美国经历了从“舶来食品、穷人食品、快餐食品”到“本土食品、精细食品、文化食品”的过程;从历史的角度看,华人群体在美国也同时经历了从“外来人、开荒人、边缘人”到“华裔美国人、文明人”的过程。作者安德鲁·科伊正是将中餐在美国的历史与中国移民在美国200多年的奋斗过程相结合,呈现出一幅无论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都未曾想见却又真实动人的历史画卷。

--------------------------------------------------

《来份杂碎》从多个角度讲述了美国社会与中餐的相互影响,并囊括了一系列迷人的美食轶事与历史趣闻。

——《华尔街日报》

这《来份杂碎》探讨了美国人的中餐情结,予人知识,发人深省。

——巴诺书店评论

根据美食作家科伊所述,美国人对于中国茶的喜爱可以追溯到两百多年以前,而我们对于如何拿筷子的困惑也持续了同样长的时间。在这部简短而浩瀚的著作中,科伊讲述了美国人与天朝上国及其民众,以及中餐之间的曲折故事。《来份杂碎》与它的主题一样,针对一个大话题所做出了全面丰富且掷地有声的分析。

——《出版人周刊》

科伊的历史故事总是出乎人的意料,其间充满了大量的逸话趣闻。

——《书单》

作者参考了许多在美国的资料,研究很有力度,内容也有趣且充实,尤其是尼克松访华那一部分。

——《图书馆报》

美国人对于中餐的爱恨纠葛都在这部研究透彻、生动易读的书中铺陈开来。其中一些美国人对于华人及中餐的误解令人捧腹,还有一些则让人震惊。

——《金融时报》


《来份杂碎》作者安德鲁·科伊(Andrew Coe),美国知名饮食文化学者、作家,熟稔中国饮食传统,为《美味》《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华尔街日报》等媒体撰写饮食文化类专栏文章超过20年,并且是《牛津美国餐饮百科全书》的作者之一。他的著作《来份杂碎:中餐在美国的文化史》最初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并获得业内和舆论的一致好评。目前,他和家人在纽约生活。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神威
    修行2nd,一部美国人对中餐的认知变化史,或者说偏见变化史,他们心中根深蒂固的看不起中国,妖魔化中国饮食并深信不疑,即使上桌至国宴层次,也依然会认为中餐“原料是狗肉猫肉鼠肉”“有着植物油的刺鼻气息” ,有着居高临下的傲慢和大惊小怪。可随之中餐在美国站住脚并遍地开花,因为它美味而且便宜,便宜才是硬道理,老美发现自己拒绝不了性价比极高的中餐美食,所以关于中餐原料的攻击不攻自破,即使他们在吃原料更危险复杂的杂烩。老美转为攻击中国人,认为我们会吃蜥蜴派和老鼠糊。而中国人对外国人吃没有烤熟,切开还流着血的肉起初也是吃惊的,但是应该很快就接受。读来一路冷笑,此书可与《鱼翅与花椒》对比,体会一下让老外正视我们的文化和饮食,真正从个人口味角度分析它们需要花多少年,走多少路,付出多少牺牲,文化需要自尊自强啊!2021-01-17
  • 污首阁下
    很用心的书~主要我是吃货,嗯~2016-03-01
  • 蓝调共和
    很有意思,很长见识。2018-12-28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