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什么是博物馆?什么是艺术史?什么是可视的艺术史?

什么是图像和图像的自主性?图像在表现内容的同时,又如何表现自己?

《可视的艺术史:从教堂到博物馆》以作者在欧洲研究和工作期间实地考察、采集的大量**手资料为基础,尝试以跨媒介艺术史的视野、细腻的图像分析和充分的个案讨论,穿越历史迷雾,在现代博物馆体制、现代艺术史叙事与前现代的教堂体制和空间布局之间,建构起鲜为人知的因果联系。

《可视的艺术史:从教堂到博物馆》:二百多幅彩图的精美呈现,十九个个案的细密讨论,四大文化领域的纵横交错,一次引人入胜的图像阅读。


李军,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96—1997、2002—2004年、2011—2012年和2013年,分别在巴黎国际艺术城、法国国家遗产学院、巴黎**大学、哈佛大学本部和哈佛大学佛罗伦萨文艺复兴研究中心,从事文化遗产和跨文化、跨媒介艺术史研究。2014年任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客座教授。

代表作品:专著《希腊艺术与希腊精神》 《穿越理论与历史——李军自选集》;译著《宗教艺术论》 《拉斐尔的异象灵见》;主编“眼睛与心灵:艺术史新视野译丛”(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一撮羊
    很厚重的一本书,在孔夫子旧书网上买滴。书里将艺术博物馆体制与现代艺术史体制串联起来。从第一编里获得较大启发,书里还原了艺术博物馆起源的常见说法,详解艺术博物馆的起源。2023-02-08
  • 阿罄
    断断续续一周看完,还在总结中……2022-04-26
  • 涉江
    拖了半年多,终于借着备考读完。作者一直在寻找思想的空间形式(“图像犹如建筑,是人类思想的空间形式”、康德的感性直观)、假设着形式能够携带思想跨越并游弋于所有的边界(无论时间或空间、无论物质与精神,最终它们都可被理解为同构的,即使是在相关证据未能足够确凿的情况下),但为什么不能将它翻转过来,去寻找“空间形式的思想”?这些时候又会想起伍德所说的“里格尔的美德”,但在当下,显然也需要尝试着更进一步。2022-12-10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