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从政治或思想角度分别对“汉宋之争”进行的研究已经不少,《道术将为天下裂》则将此二角度结合起来考察,并提出新的解释。有别于前贤较多注意高层的统治者,《道术将为天下裂》将眼光向下看——“汉宋之争”不仅是少数专业“学人”探讨的学术问题,同时也是大量一般“读书人”广泛参与的热门话题。“读书人”往往因为对科举之学抱有不同态度而沾上汉宋的意气之见,正是他们的不断卷入使得汉宋的争辩成为弥漫一世的风气。少数专业学人的“汉宋之争”则属于思想史的问题——当儒学发展至清代“汉学”的阶段,考据的兴趣被激起而难以扭转,与义理、德行等层面之间愈发离异乃至分道扬镳,由此呈现出“道术将为天下裂”的局面。然与此同时,作为整体的“儒学”的理念依旧强固,又绝不能允许这种情况真正出现。既难以抑止考据的兴趣,又必须限制这种兴趣的发展以防止它同义理、德行等层面脱节,清代汉学(家)始终处在这种内在的紧张之中。此即“汉宋之争”在思想史上的含义。可以说,“汉宋之争”是儒学在清代的新发展给自身带来的新问题。


张循(1978— ),四川成都人,复旦大学专门史专业博士,2015—201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访问学人。现任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思想史和文化史。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西部项目课题各一项。代表性论作有《汉学的内在紧张:清代思想史上“汉宋之争”的一个新解释》《义理与考据之间:蒙文通先生的经学历程》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話有不言齋主人
    所谓“汉学”与所谓“宋学”其实是清学内部的紧张。后人谈汉言宋,分说汉宋之争,必须先考虑所谓“汉宋之争”是否为历史上存在过的事实。这必然要回到清人的视角,明白学者与普通读书人如何认知汉学与宋学。体察时人的认知,到最后会发现汉宋分歧实在“道术为天下所裂”:汉学始终是儒学的一个分支,为知识而不为经世,必然要旁生义理与德性的枝节为其张目。最有趣的是有不少汉学家以史书鉴成败而为经济、儒术存道统而为学术——实际上,能存真即为良史,能致用几若天方夜谭。2022-12-23
  • 文从延
    有一些地方仍须注意,俟以后重读。有不少疑问处。2023-09-19
  • 先侬
    真是好书。鞭辟入里,剖析毫芒,既见世道,又窥人心。儒学古老教旨在汉学家内心造成的紧张,以及后来以“纯学术”为皈依从而挣脱枷锁,却又在三四十年代国势日蹙中回头,学术之进路所关世道人心一至于此。陈澧徘徊于空江寂寞之滨,蒙文通失据于吴越巴蜀之间,学与人的张力也不是“心之所向”能简单概括的。须于清学史有更多阅读基础后再重读。本来想吐槽一下文末注释,比起所收获的,都不重要了。2023-10-12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