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20世纪中期的新中国大众文艺改造,以旨在改戏、改人、改制的戏曲改革运动为代表,可谓是一场影响力极大、牵涉面极广、整合度极强的社会主义文化政治的具体实践。它直接关涉到“新中国”如何通过大众文艺实践的“推陈出新”来创造社会主义的“新文化”,并以此重塑现代民族国家理想和人民主体形象,包括如何完善宣传机制、变革政治形态、培育文化认同、重建社会秩序,进而如何再造民众生活世界及其伦理道德观念等重大理论与社会实践问题。

《历炼精魂》在新中国“改戏”的社会政治文化大背景下,从不同类型和专题的代表剧目入手,选取神话戏、人情戏、历史戏、鬼戏、“样板戏”等等做戏曲个案研究,通过考察其具体的改编过程及相关阐释,分析所谓新与旧、雅与俗、精英与民众的价值观念和趣味之间彼此妥协利用的微妙关系,以及政治改造要求和实践限度或曰阻力之间拉锯进退的曲折历程,有力地揭示出戏改运动具体过程和历史意义。


张炼红 上海浦东川沙人,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现任职于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新中国戏曲改革和当代文化研究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你的胃今天好吗
    书写很有感情,但情感结构的阐释力度较弱。待重读。2023-03-09
  • 阿沅
    真正的爱戏人啊!好多地方都特别有启发,看某本现代戏时产生的分裂感也找到了原因。国家意识形态和精英文人从未停止过对民间文艺的插手,这种插手在某种程度上有其必要性,也会在一定情境下因为各种因素而异化。政治斗争本就是复杂的,而于一本戏里亦可见微知著,不由感慨各方都在抢着分蛋糕,一片丹心的文艺工作者反而举步维艰。能看出作者往往没有以及不敢妄下评论,这才是严谨而悲悯的态度。感谢感谢!2023-05-19
  • Rosebud
    本书旨在通过戏曲这一沉淀了民众伦理价值和情感道德的大众文化形式来探明新中国的戏改运动中所体现出的官方意识形态/民众价值取向、人情伦理和观念统治制、文艺与政治、自由与集权、异质与主流、地方与国家之间的博弈与拉锯。在生活政治的“共命/压迫”结构中发掘民众实践性能量,辩证日常实践中的坚忍维系之力,是为对不同于“激进政治”的“细腻革命”之体察。读至《芦荡火种》到《沙家浜》的改编,不禁去问被抽空替换的人民主体性今又在何处飘荡?思悠悠来恨悠悠,故国明月在哪一州?张炼红老师从头至尾堪称一种微末的宏愿,是主体想象失落后的难以寻回,但又意图重启生活政治的担当,如程砚秋所言:“总是有向上的精神”。人生在世多有不堪,读到此不禁悲从中来,期间行文反复、语言迂回,不过是拳拳之心难尽,忧虑之情至深!2023-06-09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