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摆夷,清初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对傣族的他称。傣族历来自称“傣”,新中国建立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傣族”。民国年间俗称的“水摆夷”,多指依水而居的傣族;“汉摆夷”,也有写为“旱摆夷”的,前者,是从她所在的地理位置相对往内地靠,并与汉文化有更多近似之处而论,后者之“早”,是相对“水摆夷”之“水”而言,多指居于半山坡与溪谷地带的傣族。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夏季群岛
    20世纪30、40年代,抗日战争仍在继续,国府已经迁到重庆,这时候官方需要积极构建“中华国族”来提防日本消解“内亚边疆”的野心,同时帮助进行战争动员,而对西南边疆建设工作也开始重视起来。姚荷生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在1938年通过云南省建设厅组织的边疆实业考察组前往西双版纳进行调查旅行。姚荷生将摆夷人视为不受工业文化侵扰的“高贵的野蛮人”,同时又强调他们族群上与汉人的混种,生活习惯上的汉化大趋势,以及作为“中华国族”一份子的民族地位。这种旅行书写中的民族意识,实际上又能往前追溯到18世纪末以降西方浪漫主义兴起与民族认同初步形成的时刻。无论如何,书里写的都是80年前的摆夷自然与文化景观,对“消失的过去”的记载是非常宝贵的。2021-05-23
  • 刀刀小姐
    见到不同时代的学者单纯的研究热情和对人事风土真诚的接触 真好2023-09-02
  • 拙愚
    1930年代的西双版纳,真是风情万种啊!2023-07-01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