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文集辑录的23篇文章原发表于《乌托邦》(1967-1978),主题涉及社会实践及那个时代的理论争鸣。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禾勿甫
    Marxism=对生产的唯心主义神话。横跨68-78的思想流变,可以看到很多波德里亚其他著作的影子(甚至是直接重复用的文段),《象征交换与死亡》《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生产之镜》……2023-08-15
  • 潘达雷昂上尉
    所以,资本主义的再生产时代和共产主义的乌托邦森林,最终结局依然是回到革命这个莫比乌斯的起点之上。2022-10-30
  • 梅舟
    一个理解,关于“交换价值的妖术”。由价值的使用价值,再到交换价值,马克思将事物的实在抽象化为“劳动”的成果,实现符号化,进而,再将符号引入交换的框架中,使“使用价值”的符号成为一般等价物,从而完成劳动与事物实在、外部世界的交换公式。由此,事物的实在不在具备特殊性和超验性,一切都处于“劳动(生产):价值-交换”的场域中。如何破解“交换价值”的妖术,就必须正视生产-劳动、需求-消费两组关系,在交换的框架中,完成生产-需求和劳动-消费的转换,形成个体-集体、人-人类的平衡。2022-09-30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