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编辑推荐

◎ 广阔的思想史视野

《18-19世纪德国哲学》以其详尽的内容在哲学史界占据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力图破除哲学简史类书籍对哲学家、哲学思想漫画式的理解,不仅细致地描述了哲学史上耀眼的“明星”哲学家们及其哲学思想,还对那些通常被史书忽略的哲学家们给予一定关注。

◎ 细致的哲学流派谱系研究

科普勒斯顿以深厚的学养勾勒出各哲学体系的逻辑发展和内在联系,试图以“永恒哲学”的原则完成历史材料的挑选工作,提供连贯而有意义的哲学历史解释。

◎ 丰富的学术研究成果引用

作为一本以“成为教科书”为目标的哲学史,其中广泛吸纳了各种古代、近代、现代学术研究的成果,鼓励学生在学习哲学史之后去阅读哲学原典,拿起书来读。

★内容简介

《科普勒斯顿哲学史》是由科普勒斯顿所撰写的11卷本的西方哲学史,其内容涵盖了从前苏格拉底到存在主义各个时期西方哲学发展的脉络,是现代英语学界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作者详尽而充满热情的叙述,不仅意图帮助读者获取哲学史的知识,还希望开拓读者的胸襟和视野,增进其对人类理智奋斗的了解和同情,使其更坚定和深刻地掌握哲学的原则。

《18-19世纪德国哲学》各卷为读者研究特定时期的哲学提供观念指导,其中第7卷介绍了主要发展于19 世纪德国的观念论哲学及其影响。科普勒斯顿论述了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等后康德观念论 者的哲学思想,并讨论了叔本华、马克思和克尔凯郭尔等哲学家对观念论的反叛,同时也阐述了新康德主义者以及尼采有影响力的作品。


★ 著者简介

弗雷德里克·科普勒斯顿,著名哲学史家,大英帝国勋章获得者、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英国皇家哲学学会成员、亚里士多德学会成员、伦敦大学海斯洛普学院教授、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荣誉院士。

★译者简介

陈杰,湖南湘西人,武汉大学哲学博士,现供职于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德国古典哲学,出版译著《平等》(R. H. Tawney 著),发表论文《再论康德的恩典观——回应黑尔“道德鸿沟”之说》《 康德的“应当蕴含能够”原则》等。

丁雨姗,安徽马鞍山人,武汉大学哲学博士。获C S C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奖学金,以联合培养博士生身份赴维也纳大学学习一年 。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道德哲学。发表论文《对威尔曼道德相对主义类比论证的反驳》。

杨云飞,浙江湖州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德国哲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康德学会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德...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6
    结尾作者重提形而上学的意义,反手一个满分2023-09-17
  • 海上步兵
    想入门观念论,随便哪本专题性哲学史读完就行,复旦版、劳特里奇版和这一版没有功能上的差别。等真正读原著时你会发现,这些哲学史的篇幅只够讲基础中的基础不过本书相较而言有一个可贵的地方:作者会反复向读者澄清说,某位哲学家的观点并不是某个普遍的误解,并给出自己的理由。这就比另一类哲学史(先陈述一些庸俗乏味的误解,再自以为是地作出外在批判,最后问读者“你怎么看?”)更容易切进哲学家的本意、成为哲学家学家而“哲学家学家”正是成为哲学家的一个过渡阶段,比起在一开始就着眼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接受某种假装自明的方法、应用各类学科建制的规范,不如认认真真啃一部原著。这当然不是说只读原著就行了,但做哲学真正必须的东西只有严谨+视野,问题、方法和规范只能带来前者,至于后者,必须通过广泛的阅读才能实现2023-01-31
  • G.W.F.Hegel
    英语世界比较主流的哲学史之一适合了解2023-03-15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