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1927年,國學大師王國維在北京頤和園投湖自盡,留下遺言:「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事變,義無再辱。」身為民國初年 最具聲望的學者,王國維突如其來的死亡,為當代中國知識界帶來極大震撼,對他的自殺動機,歷來更是爭論不絕、眾說紛紜。有人宣稱他是以遺老身份殉清、或為中國文化衰微而死,卻也有人認為他是經濟現實的因素而走上絕路。但人的死亡,能夠如此輕易歸結嗎?一位知識份子選擇告別人世,原因又真會如此單純?我們究竟該如何看待王國維之死?又該如何在歷史之中,理解人的痛苦?

在《民國的痛苦》一書中,作者李建民重新探訪這個謎團,試圖理解王國維的生平、性格與他所處的時代,以詩意與富有情感的文筆,描繪王國維生前內心的幽憤、苦悶與哀傷,他所面臨的生活磨難、他與恩師羅振玉之間的矛盾糾結,還有對政治與外在環境日益增加的疏離與危亡之感。作者也指出,王氏死於一九二七年並非偶然,這是令許多人徬徨而無奈的時刻,在動盪不安、悲觀煩悶的氣氛中,知識份子一個又一個離去。絕望的一九二七,是集體自殺的年代,王國維不過是最具代表性之一人。

痛苦的故事是人的故事,也是歷史研究的不朽課題。透過王國維的死亡抉擇,本書呈現人性的複雜與歷史的暴虐,也反覆對「我們到底為何而活」這樣的根本問題,發出最深層的哲學叩問。


李建民(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momo
    看书名,觉得是王的个人传记;看序言,觉得是自杀的学术专著;读完后,发现是读书笔记合集。总体值得读。书里的观点:1.王国维死于穷(王罗长期在日本盗卖故宫文物为生,但罗人品太差,甚至拿豆油炸过的假玉糊弄溥仪,罗王之间似乎一直是不对等关系)、病(white shit&脚气病等)和道德感。2.留辫子是为了与某些在roc前怒骂gmd,roc后高喊德先生和瑞小姐的士人做品德区隔。此书比較有價值的部分是探討了412與王自殺的關係,引述了较多当事人回忆,能感受到整个社会的肃杀氛围。书中也以“以共和始,以共产终”点出王对时局把握的前瞻性。私以为王之死与思想自由精神独立无甚关联。捉个虫:页175载涛误作“戴涛”。页321倒数第五行“1生”应为“一生”。页348“1战”应为“一战”。联经编辑全选替换时能走点心吗?2024-01-17
  • mate
    王国维自杀原因已经是老题目了。本书故意不遵守正常论文的起承转合模板,并融入个人经验和抒情,感觉是有意模仿法国思想家那种哲思札记的风格,但实际成果只让人觉得是喃喃呓语。文章不断引用各种文献、研究,但没啥脉络可言,有盲目堆砌炫学之弊。学问可以通过时间来积累,但文才不是,法国佬的美文没那么容易学。2024-01-14
  • 正始燕麦露
    更类似于作者读史料碎片化的读后感,个人情感切碎了叙事的完整性。读到最后才知道王国维对叔本华、尼采有直接的评论,作者在前面完全没交代,看得云里雾里。实际上作者征引他人研究常有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感觉,多少有炫博之嫌疑,好几段没头没尾的“xxx师说过”,读着很难受。既然说到芥川龙之介,以这种旁征博引的体量应该知道《河童》是芥川直接交代自己自杀,以及对尼采、叔本华评论的作品,为何只薅着《心》呢?全书暗示王国维同性爱倾向、但不给出直接论证,最后反而说“是我先爱上您”的梦男态度很令人错愕,写史同也要有最基本的论证。或者说本书对目标读者的预设成谜?但尽管作者反复交代了对王国维相关的材料有充分的吸收,王的词作中亦不乏男女私情的作品,怎么是“在两段婚姻外与女人别无交情”呢?多少浪费了好题目。2023-07-17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