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艺术家与杀人犯和恐怖主义者是否彼此需要?艺术创造与暴力犯罪是否一体双生?

✔直击9·11事件,消费社会、大众媒体与爱国行为如何勾连?

✔炸弹客与艺术家互为镜像,颠覆经济与文化秩序?

✔从陀氏的《罪与罚》到科波拉的《现代启示录》,文学与电影中潜藏了怎样的越界欲望?

-----------------------------------------

★切中要害的社会调查 X 细思极恐的深度揭秘 X 自由大胆的跨文化研究

-----------------------------------------

★以尖锐的诘问打开潘多拉魔盒,如同飓风席卷世界。

-----------------------------------------

★美国杰出学者文化研究力作首译中文,知名学者陆建德、知名作家小白联袂推荐。

-----------------------------------------

★装帧由屡获“中国最美的书”殊荣的知名设计师周伟伟精心打造,完美呈现艺术与恐怖的阴郁诡谲。

=======================

【内容简介】

杀人犯、艺术家和恐怖主义者是否彼此需要?

《艺术的罪与罚》探索了文学创造力与暴力,甚至与政治恐怖之间令人不安的紧密联系。作者从9·11事件谈起,论及作曲家斯托克豪森将世贸大厦遇袭称为伟大艺术这一事件,进一步揭示出,潜藏在许多浪漫主义文学幻想之下的欲望,是一种将要颠覆世界经济与文化秩序的力量。当然,这也是我们所谓的恐怖主义的欲望。作者提出,在作家和艺术家的力量逐渐消退之时,是罪犯和恐怖主义者继承了这种浪漫而又颇具毁灭性的传统。

作者在高雅和通俗艺术、虚构和真实罪案之间自由穿行,游刃有余,编织出一张冲动之网,网住人们不安的精神。

=======================

【名人推荐】

艺术的活力有赖于接连不断的“越界”,挑战陈规与传统的艺术家也是某种程度上的路西法。作者以罪与罚为主题,揭示先锋文学艺术和电影如何重塑人的意识,颠覆“存在的统一性”(叶芝语)。这《艺术的罪与罚》像侦探小说一样引人入胜。

——陆建德(知名学者)

-----------------------------------------

将艺术家对越界和颠覆的渴望,与真实世界令人恐惧的暴力行为并置,不仅仅是某种隐喻。话语本身即是行动,写作,以及其他诸种艺术创造,都是一次心智事件,在艺术想象与真实行动之间,存在着某种心理同构。《艺术的罪与罚》试图由此重新考虑艺术之于世界的位置:对于他们制造的破坏,越界艺术家们天然具有豁免权吗?或者,艺术家是不是应该退回其边缘一隅,不要去妄想改变世界?

——小白(知名作家)


【作者简介】

弗兰克·兰特里夏(Frank Lentricchia),杜克大学三一艺术与科学学院教授,已出版《现代主义四重奏》等十余部评论性作品。

乔迪·麦考利夫(Jody McAuliffe),杜克大学戏剧研究系和斯拉夫语言文学系副教授,导演、小说家、戏剧影视评论家。

【译者简介】

刘洋,南京大学英语系牛津大学英语系联合培养博士,现任南京大学英语系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早期现代英国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C-Lovers
    at方所books,先要熟悉批评的对象文本读的时候才会带感。2023-05-10
  • 登美长髓彦
    隐于浪漫主义的艺术创造之下的是颠覆性的逆反,即是打破对异质性追求的压迫,打破工业化下对于文化的规约定义。我们就应用所谓的越界,绝望地向控制着世界的资本主义体系发起恐怖且残忍的毁灭。 ——活着的东西,可以不断变革的东西2023-05-15
  • 尤里卡
    越界艺术家是疯狂的、危险的、高度紧张的,同时也是卓越的、原创性的、异于常人的。如果我们的世界缺少了他们,将会失去多少丰富的色彩(此话或许不太政治正确)。我想起了苹果公司的经典广告词:向那些疯狂的家伙们致敬,他们特立独行,他们桀骜不驯,他们惹事生非,他们格格不入,他们用与众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他们不喜欢墨守成规,他们也不愿安于现状。你可以赞美他们,引用他们,反对他们,质疑他们,颂扬或是诋毁他们,但唯独不能漠视他们。因为他们改变了事物。他们推动人类向前发展。或许他们是别人眼里的疯子,但他们却是我们眼中的天才。因为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地改变世界。2023-06-01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