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西文化存在怎样的根本性差异,是马克思·韦伯、葛兰言、李约瑟、张光直、葛瑞汉等西方的中国研究者孜孜不倦讨论的焦点——二元与一元、断裂和连续、超越与原始、悲剧与和谐等各种两极化概念充斥着20世纪的中国思想研究,将中西置于绝对的对立关系上。在这样的思路下,中国文化拥有了一种固定不变、仿佛与生俱来的预设——“天人合一”。

《成神》则致力于反思并消除这些固有的习见。通过分析商周卜辞铭文、战国诸子文献及秦汉史论中呈现的凡人与天神的复杂关系,普鸣重构了“天人合一”背后蕴含的“关联性宇宙论”在中国兴起的历史过程与政治背景:在他看来,“人”与“神”的界限、人能否“成神”等问题在早期中国经历了一场长期的论辩,“关联性宇宙论”并非是一开就存在于中国的基础性预设,而是在与祭祀占卜活动的对抗中逐渐成为了主流。普鸣在《成神》中讨论了一种全新的文化比较模式,即将历史分析与比较性视角相结合,既关注相似的宏观历史处境,又注重细微差异的辨析,以期在中国与其他文明的对比中获得更丰富的意义。


普鸣(Michael J. Puett),1986—1994年就读于芝加哥大学,师从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获人类学博士学位,此后在哈佛大学东亚系任教,现为Walter C. Klein中国历史讲席教授,东亚系、人类学系双聘教授。普鸣的著作关注宗教、人类学、历史、哲学的交互领域,注重将中国文明置于世界文明的比较视野中讨论。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隐清
    第一時間購得此書閱之,纔發覺三代哲學思想遠“玄”於魏晉玄學…2020-06-09
  • 清徵長音
    幸亏中华文明没有中断,不然天知道后世对着一堆“考古发现”会说出怎样的奇谈怪论2020-08-29
  • 浮草
    相比历史学无疑更加倾向于是人类学的作品,以《生民》为例来重新解读始祖神话,角度颇有趣,但是忘记了这种类似的始祖神话范式并非单一时间单一情况的孤例。此外,最大的问题还是文献的把握,对《楚语》里那段著名的绝地天通的解说,把神“降”的降字释作应验。。。emmm后半部分更糟糕,预设所谓“成神”的观点太严重。2020-11-09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