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培尔·金特》是挪威著名的文学家易卜生创作的一部最具文学内涵和哲学底蕴的作品,也是一部中庸、利己主义者的讽刺戏剧。译者是著名翻译家萧乾。本剧讲述了19世纪一名挪威人培尔·金特的一生。名家名作名译,书稿文笔流畅,充满幽默讽刺的同时又富于哲理,引人深思。作为世界戏剧史上的一个典型人物,后世对培尔·金特的解读不一,这也是经典作品的共性。


亨利克·易卜生(Henrik Ibsen,1828–1906),挪威戏剧家。他对写作主题的选择和创新的写作技巧和结构处理都使他成为了近代戏剧的先锋。易卜生为审视社会和心理问题方面提供了新的激发性方法,还摆脱了19世纪的写作传统,开始使用口语化散文体进行写作。曾长期担任剧院编导,1864年丹麦和普鲁士战争爆发后长期侨居罗马等地。

萧乾(1910-1999),原名萧秉乾。蒙古族。北京人。著名作家、记者和翻译家。主要著作有《篱下集》《北京城杂忆》《落日》《人生访》《萧乾选集》(10卷),以及译著长篇小说《好兵帅克》、诗剧《培尔•金特》、长篇小说《尤利西斯》(合译)等。1986年获挪威王国政府授予的国家勋章。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lire
    易卜生个性中的青春活力反映在每一人物身上,持续游荡的培尔•金特,奥丝,索尔薇格…他们从不会真正感到疲倦。而剧作中所谓“人妖之别”其实并不那么明显,只为自己而获得妖性的培尔•金特在人的世界中取得巨大的成功,而他的“妖子”亦是如此,大部分人都成为废品,只有阿伦特所说的“平庸的恶”,只有利己主义的狭小视界。易卜生的喜剧性反讽是锐利的,具有攻击性。2021-10-26
  • No kitsch
    深刻地“我知道你的行为,你既不冷漠也不热情,你应该冷漠或者热情,因为你既不冷漠也不热情,所以我把你从我口中唾弃”,而我也只是一颗等待铸勺重铸的纽扣,在世界这个背心上没有一颗扣眼可以匹对。2021-10-25
  • Vector
    易卜生通过将人类自私自利特性的集合体置于培尔·金特身上,并以一种放肆而诙谐的方式呈现出来,在以在不损失培尔金特人性魅力的前提下,试图去解答如何“保持自我本来的面目”,而不是“只为了自己”。有两幕特别喜欢,一幕是培尔·金特问“你是谁”,而声音回答“我是我自己”。这样的回答本身就做着一种尝试,不以社会身份或者某种称呼来限制自我,我就是我本来的面目。另一幕,培尔·金特远远地看到一个小男孩切掉他的拇指,而几十年后出现在他的葬礼上听牧师讲死者的过往,这种冷静地旁观将整部剧定格住,抽去人们对戏剧中情绪的反映,只是冷静地思考,去对比这个男孩与培尔·金特。2021-10-25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