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Ricardo
    在大自然的周而复始和人类生活不断的失落中,伟大的作者发现了这种极致的毁灭感,并由此铺陈出东方的中国式哀歌。往事为何,怎样在我们身边复现,我们不断上溯记忆的河流,是真的为了搞清楚一些事情,还是只是单纯的沉浸在复现的仪式感带来的痛苦的快感中呢?在回忆的过程中,有些事情覆盖了记忆,有些事情再也想不起来,而有些事情却越来越清晰,尽管这种清晰甚至只是一种幻觉。追忆之美,也许就在于永恒伫立与稍纵即逝之间,那痛苦的角力。部分章节很有历史推理的劲头,不知道为何,总有一股湿漉漉的情绪在浮动,令我如坐针毡。2015-08-31
  • 秦慕周
    我觉得读起来一般啊,没有想象中好2015-09-22
  • ༼·⍨༽
    人类为什么要他妈的上班?韦伯诠释后的新教为西方提供了答案,而中国的楷模、中国的英雄都是工作狂式英雄,他们似乎从未想过抗拒命运,他们最崇高的智慧就是对自然必然性的洞悉,他们如同被君主发配边疆一样沉默地走上自己的末路,就连那些在朝代末年寻欢作乐的昏聩帝王们也堪称是带着莫大哀伤地为命运加班。屈原,关羽,岳飞,他们敬业地失败和死亡中满是中国人不言自明的东西,宇文所安把它阐释得十分拗口,“中国式哀歌”制造和传递的不是“希腊史诗”那种方便理解面具的原型,而是一种被骨骸和废墟牢牢拴住了精神的使命感,庄子是我们集体的“阴影”,我们不会像他那样赞叹骸骨了无俗事牵挂,我们不会放过任何一具骸骨,我们也没法像英国人在花园里那样欣赏一座废墟,它带来的信息太明确,昭示太强烈,看不见的过去恰恰成了命运最可靠的线索。2021-05-24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