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与王权的形成(精)》由王震中所著,《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与王权的形成》论述的中国国家的起源问题,乃是探索中国文明起源这个重大学术课题的核心环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然而辉煌灿烂的中国文明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经历了什么样的历程产生形成的?许多学术界前辈、国学大师都曾探讨过这一问题。《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与王权的形成》作者采取多学科交叉结合的研究方法,广泛运用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的理论,系统整理、分析考古学发现材料,对传世典籍的种种古史传说试做整合解释,提出了一系列富于新意的理论观点,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古史研究体系。这部力作是对作者近年来提出的“文明和国家起源路径的聚落三形态演进”说,进入国家社会之后所经过的“邦国—王国—帝国”说,以及“夏商周三代为复合制国家结构”说这些学术体系的系统展示和进一步深化、完善。


王震中,1957年生于陕西榆林市,历史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位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主任、教授委员会委员。兼任河南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山东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榆林学院兼职教授;担任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等。出版的著作有:《中国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1994年初版、1997年再版、2013年增订本)、《中国古代文明的探索》(2005年初版、2006年再版)、《商代都邑》(2010年)、《商族起源与先商社会变迁》(2010年)、《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合著,1997年初版、1998年二版、2007年三版)、《国际汉学漫步》(合著,1997年)、《民族与文化》(合著,1990年)、《...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岁月不曾败美人
    使用的材料很充分,特別是新石器時代的考古材料,但框架是十分陳舊的,基本上仍然是在摩爾根和恩格斯那一套修修補補,作者自身的新理論建構,恕我才疏學淺,也並未看出有什麼突破意義。兩點印象最深,第一是蒙城尉遲寺葬翁上的日火符號,如果按作者的解釋,是為了紀念「未成年而夭折的火正」,那麼難道這個聚落便沒有成年的火正嗎?倒不如說這些孩子是來自東方大汶口系以日火為圖騰之部族女子所生更合理些,似乎目前對此問題尚不能做出確切之回答。第二則是所謂「相土烈烈,海外有截」,田昌五先生說以為巨野澤,則頗有新意。然則殷商與東北亞海外地區之關係匪淺,亦是不爭事實。目夷氏之孤竹國在今秦皇島,伯夷叔齊生焉,二人既為商之死忠,周人又不惜越過「九河既道」之險遠封建大勛召公奭於北京琉璃河以鎮撫殷頑民,則此地早為商人舊國,其理明也。2024-02-01
  • 林屋公子
    本书是社科院研究员王震中一部关于先秦史的专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的一种。作者另一部专著《中国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的特点是注重把中国与世界文明起源横向比较,本书则注重纵向阐释早期文明的发展。上篇的主题是从村落到都邑邦国,主要论述中国文明起源,下篇的主题是从邦国到王国和王朝国家,主要早期都邑国家(邦国)之后、帝国之前的王国历程,即“三代复合制国家”。本书与《比较研究》及作者的两部论文集《中国古代文明的探索》《重建中国上古史的探索》均有大量内容相同之处,也存在一些类似的问题,兹不赘述。书首有李学勤先生的序言,书末有作者的结语,对全书的思想内容有较好的提炼概括,可先阅读了解作者大致观点,再去读正文冗长反复的论证,会更容易接受;此外还有晁福林、许宏等历史、考古学者的书评,也可辅助阅读。2023-12-27
  • 無名十哲
    史学的考据论证与考古学的成果真的是息息相关,比如陪葬品的多寡、是否有大型宫殿等便是社会不平等之表征,作者根据考古之成果追踪上古中华演进之轨迹,溯源民族之滥觞。华夏由一个个原始部落变成聚落又建成邦国再行成王国,逐渐集权的过程带来了国家的形成,同时不平等的阶级社会也伴之而来,不过囿于生产力的匮乏,突破血缘走向地缘统治的王权还是要假于神权之名,如颛顼绝地天通后能与天神沟通的就只能有王,名分有了之后就是以理服人,“王”字的演变也是从斧钺的形状发展而来,族权、军权、神权三位一体才是王权啊。2023-08-17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