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对音乐哲学中的五个中心论题作了新颖、独到的研究。这些中心论题是理解、再现、表现、表演和深刻性。《音乐哲学》阐发了我们的音乐经验的某些重要特征,并且解释了音乐如何与我们的思维方式相关联,展示了对音乐的哲学思考。《音乐哲学》每一章的写作都围绕一部著名的音乐作品展开,给予读者一个关注的焦点。作者对音乐的思考有着深厚的积累,并且熟悉当代学术思想界对音乐的各种基本见解。

目录:

译者前言

导言 来自火星的音乐

第一章 理解

第一部分 背景

第二部分 《黑暗中的中央公园》(艾夫斯的作品)

1.音乐与语词

2.释义

3.释义与艺术

4.释义与音乐

5.理解艾夫斯

第二章 再现

第一部分 背景

第二部分 《沉没的教堂》(德彪西的作品)

1.可孤立的声音

2.习俗密码

3.音乐的思想

4.相似性

5.将标题置于曲尾

第三章 表现

第一部分 背景

第二部分 《西娜拉》(戴留斯的作品)

1.反声乐的偏见

2.文辞与音乐

3.合适性

4.歌曲是表现性音乐

第四章 演奏

第一部分 背景

第二部分 《夏空舞曲》(布索尼的作品)

1.反对本体论

2.若干反对意见

3.“真实性”

第五章 深度

第一部分 背景

第二部分 《塔皮奥拉》(西贝柳斯的作品)

1.深度概念

2.表现的深度

3.态度和观点

4.两点澄清

5.西贝柳斯的深度

结语:另一个主题


阿伦·瑞德莱(Aaron Ridley)现为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哲学教授,著作有:《尼采的良知:“谱系学”中的六个人物研究》(康奈尔大学出版社, 1998年);《柯林伍德的艺术哲学》(奥瑞安图书公司,1998年);《音乐、价值与情感》(康奈尔大学出版社,1995年)。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未闻
    喜欢的音乐家+相对比较通俗的分析。评述他人较多2019-03-18
  • 暮色杀手0806
    我既不是音乐专业的学生,也不是哲学专业的学生,王德峰老师算是国内哲学界最爱艺术的人,其实我也是,只不过和王老师相提并论多少有些恬不知耻,就说自己是王德峰的私淑弟子罢。虽说王德峰只是这本书的译者,但就和林少华翻译村上春树的作品一样,大家读的是村上还是林氏呢?不过,我想少有的哲学专业的同学能真的理解本书中的几部音乐作品,它们既不热门,又不通俗,可能没法满足大众音乐的耳朵;而对于音乐专业的同学来说就更是,大多又是无法理解其中的哲学术语和分析的。当然,我也只是浅薄地,浮光掠影地读了一番。希望有越来越多优秀的艺术哲学书籍出版,希望有越来越多人来拥抱艺术哲学。2022-06-06
  • 拉赫玛尼诺大夫
    论战意味浓。但没想到的是斯克鲁奇居然也是论战的对象,刚准备看他的康德,挺奇妙。2023-04-14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