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从胡塞尔到德里达西方文论讲稿》精选一批有特色的选修课、专题课与有影响的演讲,以课堂录音为底本,整理成书时秉持实录精神,不避口语色彩,保留即兴发挥成分,力求原汁原味的现场氛围。希望借此促进校园与社会的互动,让课堂走出大学围墙,使普通读者也能感知并进而关注当代校园知识、思想与学术的进展动态和前沿问题。


赵一凡。1950年8月出生。籍贯江苏盐城。1968年下乡插队。1970年进入安徽大学外语系学习英语。1973年留校任教。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81年公派到美国哈佛大学留学。1986年回国工作。先后获得文学硕士(1981)、史学硕士(1984)、哲学博士(1989)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著有论文集《美国文化批评》、《欧美新学赏析》,主持翻译《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美国历史文献》、《爱默生文集》、《美国赖以立国的文本》等。 多年从事美国文学与文化研究,强调学术思想性,关注理论创新与批评,提倡跨学科交叉研究,讲究文风文体。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琴酒
    讲座局限,不应过于苛求深度,毕竟任何文论史都只是线索的梳理,让人做好准备,不至于在进入那些佶屈聱牙的文本时彻底迷失线索。本书提供了一条清晰的思想轨迹,在打开思路方面,确实是一本好书。对于我来说有两点格外突出,一是概念理的极其清楚,现代和后现代,现象学概念的流变,重要术语的出处和发展,虽然总是不切到点子上而更类似“虚晃一枪”,二是和张隆溪那本小册子一样,对于钱钟书先生的精到见解极为深刻的阐发和运用,比如多次引用的钱老关于“道与言”“象与迹”的论述。虽然我还是持钱老所述和黑格尔海德格所论虽然从道理上相同,但因为多加了历史的一维所以并非一事这一异见——陆机所说文不逮意,里面并不包含着强烈的主体的在场和逻各斯的缺席。若能从钱老这种“貌同实异”入手,一探中国形而上学传统,真是功德无量的事情。2012-12-11
  • 魚山飯寬
    哲学入门读物。文风有趣。2008-02-06
  • 于夕
    这是一本关于文论,颇为深入浅出的书,作者的功力挺深,讲得很生动,干货很多。美中不足的是太简略了些,导致有些部分如果没有足够的认识会一头雾水,不太适合入门。以及,作者是个大左派。2012-09-23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