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叙事学是在高潮迭起的文学批评中涌现出来的一门新型学科。《叙事学》为“文学理论批评建设丛书”中的一本,从叙述、故事、阅读这三方面阐述了叙事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问题。值得一提的是,“阅读”一章,将形式批评与意义阐释结合起来,强调文本的未完成性和可交流性,强调读者阅读过程中的自主性、参与性和创造性。而这种从文本向读者的转移实际上是走出结构主义城堡的初步。此外,书中对情节完整性的诘问和提出的“过程论”人物理论等也是变革和拓展经典叙事学的尝试。


胡亚敏,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一直从事文学批评和比较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项目3项。出版《叙事学》等著作2种,《批评的实践》等译著3种,《比较文学教程》和《文学批评原理》(副主编)等教材3部,参编教材和辞典4部。在《文学评论》、《中国比较文学》、《外国文学》、《华中师范大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和译文50余篇。曾获得多项国家和省级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和优秀教学成果奖励,2003年9月被授予湖北“教学名师”称号。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yeats
    入门不错 通俗易懂 但有些小错误2011-04-22
  • Dirty Harry
    结构主义叙事学,涉及索绪尔与乔姆斯基语言学、形式主义、后结构主义理论等等。大框架按叙述、故事、阅读(分别对应作者、文本、读者)构建,介绍各式理论发展历程再给结论,基本算作圆融自洽。叙述部分的理论(视角、时间、真实、对话…),在文学批评里极为常用而占主导地位;故事部分是结构主义的那一套不新奇;阅读部分排出叙述阅读、符号阅读、结构阅读三类,使人羞赧自己终究不算“理想读者”的。2019-08-22
  • 洛阳小流氓
    视角:看/说,聚焦—外,固定/不定/多重+内/游移,省叙/扩叙。叙述者:外/内—异/同,自然而然/自我意识,客观/干预,违规现象,功能。叙述接受者:个体/群体—内/外,功能。叙述时间:跨度、幅度,逆/非时序,闪回/闪前/交错,时限(速度):集/概/扩/省/静,叙述频率。话语模式:自由/受限+直接/间接引语。非叙事性话语:公开—解释、议论/隐蔽评论—戏剧性、修辞性、含混。故事:情节:功能—核心、标志、催化、信息,序列—链式、嵌入和并列。组织原则:承续—时间、因果和空间,理念—否定、实现与中间句。类型:线型—单复环,非线性—开放、淡化,转换型—发现、对立,范畴型。人物:特性、圆扁、人物轴线;行动、功能、行动元;符号,性格素,指物、指示、排比。环境。叙事语法—结构、逻辑、叙述、表达。2019-10-14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