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莎拉・贝克韦尔(Sarah Bakewell),1963年出生于英国的伯恩茅斯,后随父母在亚洲旅行多年,最终在澳大利亚悉尼定居、长大。返回英国后,她考入埃塞克斯大学,攻读哲学专业,毕业后在伦敦的一家图书馆做了十年图书管理员。2002年,贝克韦尔辞去工作,开始专职写作,除本书外,她的作品还包括How to Live(2010)、The English Dane(2005)、The Smart(2002)。她目前生活在伦敦,并在伦敦城市大学和开放大学教授创意写作课。

内容简介

巴黎,1933年……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Hier Tanze
    结尾处作者写道:“我第一次阅读萨特和海德格尔时,并不认为哲学家的个性或传记的细节有多重要。这是当时哲学这个领域的正统信仰,但也是因为我太年轻,没有多少历史感……但三十年后,我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掩卷深思。记得在课堂报告上,我引用现象学-存在主义的观点来反驳马克思,相信人有种种永恒特点,人的爱欲、焦虑在境遇中常常浮现,以此来说费尔巴哈某种程度上是对的。老师听了,轻描淡写地说了句“你最近一定读了很多他们的书吧!可他们是二战的哲学”。那个老师不是好老师,但他的轻视却提出了一个好问题。巴雷特在《irrational man》中为存在主义的价值辩护,认为即使时代安宁平和,对现状的不安依然根植于人性,隐藏在文明大厦下,存在主义的观点是超历史的。谁是对的呢?贝克韦尔还是巴雷特?可能他们本来就不矛盾吧。2018-05-15
  • 光荣与梦想
    远远超出预期的好,作者虽名不见经传,但无论是写作的技艺,同情共感的能力,还是对艰涩哲学的消化水平,均属上乘。2019-01-30
  • 龙之芥
    萨特说:“自由之路经由花神咖啡馆……” 那好吧,你好,来一杯存在主义咖啡,再加一块意识流玛德琳蛋糕,不知道会否让人春心荡漾呢?看不懂萨特的存在与虚无,读不明白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就只有瞧瞧存在主义咖啡馆的热闹与八卦。2018-03-01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