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马可•波罗行纪》是中世纪欧洲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书籍之一。至今东西方学术界的马可•波罗研究皆历时长久。《马可·波罗与元代中国》从马可•波罗出发,着眼于礼俗领域,运用文本比勘方法,重点利用新出碑刻史料,研究元代中国的一幅幅历史场景。

《马可·波罗与元代中国》分为四个部分:“导论篇”全面梳理了马可·波罗研究的范畴、方法,及19世纪至今的研究史;“研究篇”研究马可•波罗所见元朝礼俗、物质文化等,聚焦中外交流,尝试解开《马可•波罗行纪》书中未解之疑;“评介篇”评介西方学术界与《马可·波罗与元代中国》主题相关的几部最新著作;“译文篇”则译介了部分西方重要的论文。

经过深入讨论,《马可·波罗与元代中国》一方面证明了《马可•波罗行纪》在礼俗文化方面的史料价值,另一方面揭示了蒙元时代欧亚大陆多元文化交流的众多侧面。


马晓林,山东烟台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入选天津市人才发展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南开大学“百名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计划。主要研究方向为元史、中外关系史、礼俗与宗教史。已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民族研究》《文史》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译有《世界历史上的蒙古征服》(合译)。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赛博朱雀昏睡中
    西方学者在研究《马可·波罗行纪》时天然具有部分语言优势,可以考证《马可·波罗行纪》不同文本的区别,以及运用一些十分“欧洲”的史料,如马可·波罗的遗嘱清单,或者其家族活动轨迹,实在是让人眼前一亮。此书选文很明显的体现了东西方研究的不同路径,东方研究十分习惯于以“马可·波罗是否到过中国”为线索,对元代的文献进行考证。而西方更多是从文献学的角度去进行一些考证。这或许是母语所造成的史料等客观因素,而导致的东西方研究的治学方向不同。另一方面,当前似乎对马可·波罗的研究,因“马可波罗真的到过中国吗?”这一质疑,不得不以《马可·波罗行纪》的可信度为线索,对其中的细节进行考证,而在考证的过程中,自然的补充了许多关于元代社会风俗的研究,也是很有趣的一件事。2020-06-27
  • 生见爱瑠
    论文集 重点读了研究篇 作者在利用不同版本《马可波罗行纪》的基础上 结合传世文献 内亚传统 多民族语言等研究蒙元礼俗 视野宏大 学识渊博 其中《汪古马氏》一文尤见功力 结论和萧启庆先生一样认为汉化不代表就要摒弃本民族文化风俗~2022-08-20
  • Perserkatze
    向行纪的一百多个本子低头。2020-06-21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