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21世纪以来,随着数字媒介的飞速发展,“媒介化”渗透进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作为欧陆“媒介化”研究的顶尖学者,哥本哈根大学施蒂格·夏瓦教授在《文化与社会的媒介化》中追根溯源,完整地阐释了“媒介化理论”的框架、内涵及演变过程,并揭示出在“媒介逻辑”影响下,与人们密切相关的政治、宗教、游戏和惯习四方面的深刻变化。

《文化与社会的媒介化》是继 “新媒体”系列译丛之后,复旦大学出版社重磅推出的第一本系统介绍“媒介化”研究的译著,相信它能给国内媒介研究领域的学者带来富有启发的洞见。


施蒂格·夏瓦,博士,哥本哈根大学媒介、认知与传播系教授,挪威卑尔根大学兼职教授(Professor II);研究兴趣涵盖新闻媒介、新闻学、媒介史、媒介与宗教、媒介与全球化。夏瓦教授是媒介化理论的主要奠基者之一,同时是《北极光》(Northern Lights: Film & Media Studies Yearbook)杂志主编,并在包括《媒介、文化与社会》等传播学、社会学等期刊上发表论文。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北辰
    看了导论、对媒介化概念的界定这两章。本书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讨论媒介问题,通过区分媒介、中介化和媒介化等概念,指出媒介化研究避免了媒介研究的技术决定论,同时展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场景。其通过“制度”完成了媒介化在技术和机构(大众)之间的联系与转化,这个思路有点意思。其余部分浏览了一下,距离专业太远,点到为止。另外,翻译有些生硬,一些内容需要自己抄一遍或者打一遍才能明白它的语言逻辑……2022-12-26
  • 梅林的胡子hp
    研究的社会学取向弥合了媒介技术哲学的宏大抽象与经验研究的具体零碎,但是面对纷繁复杂的媒介现象,包容性极强的中观视角又陷入一种缺乏深刻解释力的尴尬境地。其既是一个模糊化的理论模型,无法站位宏观理论高度,又不够切实落地,无法下沉到经验领域考察细节现象。将“媒介逻辑”放到具体实践中进行考察时,又不可避免地变成一种借用式的“拼贴”。特别是在实证分析部分,更像是在阅读传播学理论的汇著。更多时候,并非以“媒介化”理论解释经验实践,而是遵循一种“理论援引+佐证/批判”的观点分析路径。在阅读时,可以感知“媒介化”在社会和文化领域所发挥的强大力量,但是却无法抓住此种力量是如何渗透的细节。可能“媒介化”理论的贡献是向人们告知了媒介的丰富“想象力”,而对于这种“想象力”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解释却略显贫乏。2023-01-04
  • 我聪明健康幸福
    【2022.6.1开始读】【2022.6.5】读完2022-06-05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