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布朗肖是出了名地晦涩难懂,然而这部可以被笼统地贴上后现代主义标签的作品,却很可能是布朗肖十余部小说与叙事作品中最容易进入的一部。它有可辨的情节线索,有主要人物,甚至非常奢侈地,还有具体的历史背景与地理环境:二战开始前后,法国巴黎。更诱人的是,它有一个自传体框架,包含着一个爱情故事、悬疑故事、神秘故事,或许也可以说是一个带有哥特气息的恐怖故事。如果认真起来,你还能从中读出政治寓言和圣经叙事的痕迹。那些喜欢接受挑战的读者也不会失望,因为这篇叙事仍然具有很强的先锋性。作为布朗肖的第一部“récit”作品,它开启了布朗肖对这一独特文学体裁的实验,继续着他对于“纯小说”梦想的探索。事实上,在布朗肖的所有小说与叙事作品中,《死刑判决》或许是迄今吸引到最多评论与研究的一部,足见作品的魅力和它在布朗肖文学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现在,每当坟墓向我敞开双臂,一个强大的念头都会在我心中升起,把我带回到生命这一边,是什么使这一切成为可能?是我的死亡发出的冷笑。但要知道,我即将前往之地,既无劳作,也无智慧、欲望与争斗;我将进入之所,无人进入。这就是最后一搏的意义。


莫里斯•布朗肖(Maurice Blanchot),法国著名作家、思想家,1907年生于索恩-卢瓦尔,2003年逝世于巴黎。布朗肖一生行事低调,中年后不接受采访与摄影,但他的作品和思想影响了整个法国当代思想界,对法国许多大知识分子和大作家如乔治‧巴塔耶、列维纳 斯、萨特、福柯、罗兰‧巴特、德里达等都影响深远。

关于译者

汪海,1977年生,安徽芜湖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博士。曾在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文学、神学与艺术研究中心留学并进行博士后研究。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助理教授。主要研究兴趣为20世纪法国文学理论、比较文学,以及道家哲学的现代阐释等。代表著作:《行动:从身体的行动到文学的无为》。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脑震荡
    前半部是关于死之恐怖,后半则是关于爱之残忍,在布朗肖的作品里罕见的出现了情节及小说似的叙述......当然,这依然是布朗肖风格,即云山雾罩又惊心动魄。2015-12-29
  • iphigenie
    J像一位双相患者,在死亡与回光返照中交错,或是像真正的孩童:在午夜走向陌生人、毫无保留地托付予他,以内心而非计谋逃离孤独和恐惧。随后闯入黑夜的混沌/在异己的语言中疯狂,这让我想起哈姆雷特,「白昼」是什么、是他的`实在界`吗?我想创造出的自己的处境:不受控于某个比我强大的念头,不成为它不幸的传声筒、玩物或受害者。它通过我而征服我,仍与我平等。若有不幸,我愿意承担一切并感到快乐。2020-09-03
  • 琴酒
    第一部分的人物叫J这种事真出戏……然而,叫人如何不喜歡他,「我一直沒有受控于某個比我強大的念頭,變成它不幸的傳聲筒,變成它的玩物或受害者,因為如果那個念頭已經征服我,那它也只是通過我而征服,最終還是與我平等。」又或者「我愛的只有它,所發生的一切都是我所期望的」,一個無休止地對一切的到來說“來”的主體。2015-05-25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