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我們心懷想望,體制卻殺人如麻。」

他們是免洗奴隸。

這些比底層還底層的人以靈魂搏鬥,

以血肉之軀與殘暴現世抗衡,

直到命懸一線,被用完即丟。

>>揭露島上人吃人的社會,一個現代版的血汗奴隸世紀<<

∥莘蒂,20歲,沒有足夠的職前訓練,就要硬著頭皮上陣操作沖床機。

她失 去了右掌,療程未結束,仲介、雇主就找上門,逼她簽立和解書。

∥帕瓦,境外漁工,過勞工作又遭船長打罵,憤而夥同船員殺害船長,

成了轟動一時的海上喋血案主謀。一行人入了獄,還未看過新臺幣。

∥伊登,受過高等教育的牧師,工廠倒閉欠薪、無休假、被迫做許可外工作。

因繳不出高額仲介費而失去工作機會,又因「太聰明」而屢屢求職失敗。

他一再問天:我到底做錯了什麼?

>>空喊人權的外衣底下,是以人為奴的體制,和不把人當人看的荒謬<<

好不容易湊齊高額仲介費,卻出事了才第一次見到仲介。懷著夢想離家,卻一再落入惡劣的工作環境,遭受不人道對待……赤手空拳來臺的東南亞移工,沒日沒夜做著多數島民嫌惡的工作,來不及禱告,下一場惡夢又迎面襲擊。

在臺灣,每四十人就有一名移工。都說寶島最美的風景是人,被制度踩在腳下的移工只能無語。對他們來說,現實比惡夢殘忍,人性是遠超想像的魔幻。

本書作者姜雯深入田野蹲點,與移工訪談、書信往返,甚至探監,而後帶著一股悲憤,以極具文學性的筆法寫成這本觀察筆記。種種荒謬、不真實的情節,卻是移工無盡的日常。

各界聯合推薦

郭力昕|政治大學廣電系教授

陳素香|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理事長

──專文作序

李志德|資深新聞工作者

林立青|作家

柯裕棻|政治大學新聞系副教授

張正|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負責人

蔡崇隆|紀錄片導演

藍佩嘉|台灣大學社會系特聘教授

──重磅推薦(依姓氏筆畫序排列)

如果讀者平日就關注在台灣的移工和遠洋漁工的處境,那麼從序曲的魔幻到正文的寫實裡,許許多多的片斷情節,都會讓人似曾相識,卻又驚駭莫名。

或許有批評認為,這類書寫裡對「移工=純真、善良、受害者」、「雇主=算計、刻薄、加害人」的區分太刻板、太標籤。但當前的台灣,法規傾斜本地雇主、仲介的情況仍然嚴重,執法者「為移工維權」的意識也顯得淡漠。在這樣的情況下,這部從移工視角書寫的作品仍然有值得推薦的價值。──李志德(資深新聞工作者)

這本書記錄著台灣最深沉的歧視以及偏見。在這個台灣自詡為亞洲人權燈塔而驕傲的時代,這本書有台灣人不願面對的種族歧視、人權恥辱以及虐勞真相。每一篇章節,都揭穿台灣社會中虛假的面貌,每翻一頁,我都深深地感到羞慚。因為這證實了奴隸制度只是改了一個名字,更精巧、更系統、更不自覺且理所當然地存在於台灣。──林立青(作家)

許多台灣人稱台灣是「鬼島」,的確是。台灣有很多像書中提到的王女士那種欺凌弱勢者的傢伙,讓我們不止一次對人性失望。幸虧,台灣也有像T I W A和作者姜雯這樣願意與弱勢者站在一起的力量。因為這樣溫柔而堅定的力量,讓我們對台灣保有希望。──張正(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負責人)

這是一本血淚斑斑的報導文學書,閱讀的過程有些傷心又有些磨人,並不是因為書中每位東南亞移工主角的遭遇而已,因為這樣的故事,我在拍紀錄片的歷程中已耳聞不少,但透過作者敏銳細緻的見證式書寫手法,我更清楚地領會這些飄洋過海來到台灣淘金的移工心境,也更確信這一切的苦難可能不會終止。


姜雯

1989年出生於江蘇蘇州,荷蘭漢恩大學主修國際商業管理,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碩士,離開家鄉十年有餘。生性散漫又不安分,路總是走到哪算哪。

書寫東南亞移工,源自本身的離散、流動和勞動經驗。希望透過文字,可以從個體生命深入到體制結構,擁有文學性美感的同時,也更加有政治性的力度,並還原出一個人的樣貌,個體的多元,而非只是一群生產線上的廉價勞動力。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莱拉李
    在台中交换的时候在脸书上看到该书分享会的信息,兴致勃勃地就去看了。当时的我还不知道“田野”是什么,只是觉得作者的经历很有趣,在台前叙述的口吻很真诚,谁能想到两年后的我也要去读人类学了,分享会上的体验成了我的文书素材之一。希望有一天也能通过文字去书写我眼里的人和事。2020-05-19
  • 爱丽丝梦游仙境
    被残酷的现实冲昏了但是有些部分感觉有失偏颇笔下所有的奴工都是善良的勤奋的所有的雇主和中介都是丧尽天良的不过当成一本了解现状的纪实文学还是很好看的2020-06-12
  • 右华
    用硕士毕业论文的角度来看,真的让我敬佩……对于NGO的情感认同曾一度使我有想为此工作的冲动,但现在临毕业了却都快忘了曾经的想法……在囹圄城中的Tiwa 是让人在休憩中回忆自我,我们也曾读过书,现在有着生活目标,愿意努力生存……可是这些怎么导致我们成“奴”了呢……2023-05-18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