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赤壁之战研究》共14章,包括:君臣互择:平世三公坐观江汉、烈士驰骛与东吴西进、“当先定荆”的统一战略与曹操南征、荆州整合趋势的逆转与刘备放弃襄阳等。


张靖龙,男,1956年7月生。浙江奉化人,现为温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教授、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CSSCI)咨询委员会委员。曾在《文学评论》、《社学研究》、《文学遗产》、《学术月刊》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琴瑟
    作者军事学战争史知识丰富,地理考证全面,很多篇幅是在论述战争胜负转化的可能性,非一般历史学者所擅长。关于赤壁之战的进程和胜败之因有详细考察论述,对战争时间地点、总兵力、进军路线、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疾病情况做了细致辨析,很有参考价值。下面有人说作者狡猾回避了赤壁之战孙刘联军谁是主将的问题,这显然不符。该书不但把孙吴作为作战主力来分析其战略部署、战争进程、战术策略,且也提及周瑜是“孙刘联军事实上的统帅”。(实际上除了大众网络平台,学术著作里我就没看过认为刘备是赤壁之战主力的观点。)然考证过分繁冗,不必要引述太多,可适当精简。历史观某些方面我也不太认同。另既然作者同意荆州是孙吴必争之地,又何能认为诸葛亮与鲁肃是战略大家呢(若以统一天下为目标)。诸葛一来就把荆吴作了两分,也因此埋下了祸根。2021-03-22
  • 登坂望云
    非常典型的考证型历史研究,将赤壁之战的相关时间、战场地点、战争规模、进军路线、夏口的战略意义、疾病、气象等都做了详实的考证。尤其是考证出建安十三年有闰十二月这点,对赤壁之战前后事件发展的早就有极大的意义,能解释很多史料顺序问题。由于史料记载不尽相同,加上地貌变化,赤壁之战本身就疑点重重,有这种深度的考证确实很不容易,即便光看结论也能受益匪浅。当然,坚持武帝纪的记载顺序,认为孙权征合肥在赤壁之战前,就注定了褒贬不一。还有就是“孙刘联军谁是主将”的问题没有涉及,作者狡猾的避开了这一口水聚焦点。2018-01-27
  • 真红
    国内少有的对军事学十分熟稔的作者写的军事史,至少也是熟读几本主流的战略学书籍了,看书中的谋略回去当个王佐之才应该是没问题。对于战争的叙述颇为精彩,并非不知兵的作品。只是行文有些生涩,读起来也感觉有些凌乱。2021-09-10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