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血肉悲欢的个体命运,汹涌澎湃的时代声响

-------------重新发现我们的时代-------------

春晚/改革开放/亚运会/上海APEC峰会/WTO/港澳回归/SARS/神舟五号六号/青藏铁路/文化体制改革/三峡工程/高铁大提速/汶川地震/北京奥运/全球金融 危机/上海世博/移动互联网/4G/诺贝尔奖……

《飞得更高》/《怒放的生命》/《春天里》/《黄河之子》/《我的祖国》/格莱美/《走进新时代》/奥运礼服/中式嫁衣/《时尚芭莎》/BAZAAR明星慈善夜/芭莎娱乐/名利场/《云水谣》/《风声》 /好莱坞 / EXO / 小鲜肉 / 流量 / Idol / 嘻哈 /《渴望》/《编辑部的故事》/《北京人在纽约》/《金婚》/IP剧 /《 甄嬛传》/《红高粱》/《芈月传》/亚洲当代艺术/《面具系列》/《最后的晚餐》/ 1.8亿港币……

汪峰、郎朗、郭培、苏芒、李冰冰、吴亦凡、郑晓龙、曾梵志

他们生于50、60、70、80、90年代

他们是歌手、钢琴家、服装设计师、杂志主编、演员、偶像、导演、画家

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开风气之先,

他们准确摸到了时代的脉搏。

-------------时代塑造他们,时代借他们发声!-------------

《人物》特稿风格奠定者 季艺 首部作品

卓越的人物记者 + 卓越的特稿代表作

8段故事,21万字,100+人采访记录

讲述浪潮之巅的名利与尊严

————————————

在我心里,季艺是中国最优秀的人物记者。

他对人物的理解和洞见,超越很多同代人。

——王石语音推荐

读完季艺的文章,会明白这十年间许多想不明白的事情。

——读者阿肉班长(摘自新浪微博)

好文章什么样?好到值得打印出来花40分钟不断气地读给朋友听,且期间被她们热情地打断讨论个没完。一直在想,一个写作者得积累多少东西,才能一篇文章就够别人好好消化一阵子。

——读者Rocky(摘自新浪微博)


季艺,资深记者、编辑, 《人物》杂志前副主编,创立并主持该杂志专注于文化、思想与艺术的Bravo板块。历任 《全球商业经典》专题总监,《智族GQ》记者,文章散见于《南方周末》、《单读》等刊物。擅长人物特写,长期关注明星与影视产业,近年开始做一线艺术家深度报道。季艺是国内人物特稿写作的标杆。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赵皖西
    非常翔实、有趣的报道,但是看完好抑郁啊。感觉我们这代中国人永远只知道宏大叙事、感官刺激、浮华名利,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更不懂得如何自在地生活。2021-03-29
  • 闲散人员小李
    之前只读过季艺在GQ的作品,对《开超级跑车的中国孩子》和《易构空间里的故事》印象很深。这本集子里的主人公们都有很强的相似性,无论是深受企业家喜爱的汪峰,还是喝橙汁折磨胃的朗朗,还是拼命女人李冰冰,都有着深深的强迫症,对赢、对成功的渴望,文本很好地展现出他们身上“幽暗的角落”。特别喜欢朗朗那一篇。以及,需要学习的是如何将时代背景和个人故事更好的糅合在一起,书名“巨流”十分切题。2021-03-23
  • 糖吉可得
    每个人物背后都是中国。2021-04-23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